农村金融发展对策思考
在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我国农村金融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性,城乡金融的差距正在逐年拉大。只有采取措施破除金融二元结构,改变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局面,才能以农村金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1提供支付和交易媒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作用在于其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交易媒介。倘若没有便捷的支付媒介,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成本则会大大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金融市场逐渐衍生出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如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等,这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山东省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使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1.2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农村经济的增长得益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高效率的投资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1]。由于金融机构在政策和规模上具有较多优势,而且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风险共担机制,因此发展农村金融可以促进投资,实现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此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组合和选择,进而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例如,河北省某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降低了投资准入标准,带动了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1.3充分发挥储蓄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储蓄转为投资的程度逐渐加深,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良好的农村金融政策不但提高了金融机构运营的自主性,而且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例如,山西省某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信贷交易渠道,对企业和社会的债权债务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2当前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农村的金融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金融机构日渐完善,服务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缓慢,与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金融在与经济互动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1农村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农村金融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较差,两者还处于独立的发展阶段。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却没有同步开展,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发挥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3],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也非常缓慢,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也不能发挥优化资金配置的作用。此外,农村经济发展也不能发挥出对农村金融的推动作用,加之农村经济发展较慢,不能实现农村金融同农村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导致两者仍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
2.2农村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弱化。研究证明,完善的金融机构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服务和保障等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我国农业信贷的比例仍然较低,这说明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无法发挥出优化资金配置的基本功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更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弱化,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3发展农村金融的对策措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张丽娜,王静.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7-11.
[5]许丹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13(10):27-31.
[6]陈雷生.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视角[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6):74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