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保险工作思考
摘要: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积极推进猕猴桃、茶叶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开展,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文章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推进六枝特区特色农业保险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六枝特区;特色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工作建议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全区国土面积1799km2,辖9镇6乡3个街道245个村(居),总人口73.52万人。近年来,六枝特区在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区建成农业产业基地67.5万亩,其中茶叶12.3万亩、猕猴桃2.8万亩、核桃6.8万亩、刺梨10.5万亩、特色果树12.6万亩、蔬菜7.1万亩、中药材5.6万亩、油茶2.1万亩、种草及改良草地7.7万亩。为有效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六枝特区积极推进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1.1确定承保险种。2016年以来,六盘水市启动实施特色农业保险,六枝特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出台《六枝特区特色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推进特色农业保险工作措施,积极组织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在市级财政资金补贴开展猕猴桃、刺梨两个险种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叶、车厘子两个险种,六枝特区主推的特色农业保险险种共四个。
1.2细化补助标准。按照特色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将特色农业保险区级财政配套资金纳入支农资金预算。猕猴桃、车厘子保险每年每亩保险金额为3000元,每亩保费为150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补贴45元,区级财政资金补贴60元,种植主体承担45元。刺梨保险每年每亩保险金额为500元,每亩保费为25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补贴7.5元,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0元,种植主体承担7.5元。茶叶保险每年每亩保险金额为500元,每亩保费为20元,其中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6元,种植主体承担4元。
1.3落实承保机构。2017年特色农业保险由种植主体与区内具备特色农业保险资质的人保财险、国元农险、国寿财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五家保险公司约定保险责任范围,业主自主选择承保公司,上报财政、农业等部门备案。2018年开展联合承保,由人保财险六枝特区支公司作为主承保机构,占比为57%,国元农险、国寿财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四家保险共同参与承保,占比分别为17%、13%、8%、5%。
1.4投保面积不断增加。2017年六枝特区完成猕猴桃投保面积11060亩,保额为3318万元,保费收入165.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49.77万元,区级财政补贴66.36万元,种植企业缴纳保费49.77万元,兑现理赔资金160.36万元。茶叶投保面积19800亩,保额为990万元,保费收入39.6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补贴31.68万元,种植企业缴纳保费7.92万元,兑现理赔资金117.95万元。2018年完成猕猴桃投保面积11632亩,保额为3489万元,应收保费174.4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52.34万元,区级财政补贴69.79万元,种植企业缴纳保费52.34万元,应兑现理赔资金186.36万元。茶叶投保面积44433亩,保额为2221万元,应收保费88.8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补贴71.09万元,种植企业缴纳保费17.77万元,应兑现理赔资金92.65万元。通过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种植企业恢复生产和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如六枝特区瑞民公司3000亩猕猴桃基地于2017年5月1日遭受冰雹灾害,人保财险公司立即启动理赔程序,及时赔付资金86万元,基地种植的猕猴桃得到了及时补种,目前长势良好。2018年春季有5个企业的茶叶基地受倒春寒影响,保险机构及时定损,为茶叶企业挽回损失65万元。通过开展农业保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六枝特区投保的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投保面积不断扩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2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特色农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注重面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宣传特色农业保险的有关知识,引导种植主体积极参保投保,力争应保尽保,使特色农业保险投保率达到100%。
3.3明确职责分工。特色农业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组织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会商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组织开展督促检查。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特色农业保险市场运作主体,积极做好特色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工作,为投保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
3.4推进规范运行。动态跟踪检查特色农业保险的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建立健全台账,规范特色农业保险档案管理。组建专业勘赔组织机构,确保理赔工作有效进行,减少理赔纠纷,提高理赔效率。积极开展保险法规宣传,推动特色农业保险稳步有序进行。不断加强财务监管、业务监管和服务监管,保证财政补贴资金高效使用,切实保障参保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大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执纪力度,坚决查处虚假理赔、套取保费补贴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保障特色农业保险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