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集体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篇

01**是合作市贫困面最大,底子最薄弱的一个乡镇,自古以来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从未改变,如果说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是为了寻找光明,那么上天给**绝美的容颜却让人们无尽的践踏了。长期以来主导产业以青稞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在这样一个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的乡镇,要想**年与全市如期脱贫,困难是不敢想象的。要打好这场战役,必须立起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实现脱贫目标。

**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经过不懈努力,**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顺利与全市脱贫摘帽。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扶贫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镇党委把夯实党组织建设做为工作之首,有效整合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包扶干部等各方力量。成立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工作站,为5个重点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1个州级深度贫困村,派遣帮扶工作队。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培养和帮带后备干部,全面推行党员带富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从思想上认识精准扶贫重要意义,树立脱贫致富的坚强信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扶贫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我镇多次举办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经济,发展致富带富的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向来都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解决好了经济发展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而要让群众真正地富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项目的发展。富民产业培育工作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针对贫困村的立地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目前已成立了苗木培育基地和藏中药材种植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20户。

同时在麻拉注册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牛奶供应合作协议,实现了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年户均扶持一万元为392户贫困户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为9户未脱贫户扶持增收项目2万元,其中一万元到户发展产业,一万元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进一步激活农牧村发展动力,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新举措,成立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充分利用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年深度贫困村扶持资金8个行政村共计125万元分别入股华羚公司,按0.8%来进行分红。**年西拉奶站、吉利奶站以及邓应高光伏电源、狼毒菌种植等项目资金到位,预计**年实现效益。三变改革将逐步在我镇生根发芽。

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历史。曾今被采挖的砂石在日复一日中裸露出难看的痕迹,脆弱的洮河生态水域发出了严重的求救信号。而这一切在绿水青山就是**银山的号召下得到了迅速的解决。生态的恢复为一切工作留下了最好的伏笔。

三、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我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累计投资约2亿元,实施了擦吉公路、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村(巷)道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桥梁建设、电网改造、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信息化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目前全镇存量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率达100%,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6个行政村通沥青路、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道路通达率100%,38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道路通达率100%,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建制村3g、4g无线网络通达率100%,户户通全覆盖,大江大河治理项目长达6000米。从**年开始,我们严格按照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项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实施完成了8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风貌改造、改厕、门前院落围墙改造、河堤建设及维修、村(巷)道硬化、排洪渠建设、护栏安装、人行道铺装、绿化及苗木栽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厕建设,养畜暖棚建设等。

很难想象,在我有生之年能在自己家里洗一次热水澡,厕所还是水冲的,在我梦里都是没有想到的熟练拨弄念珠的阿克道吉老人黝黑的脸上浮现起爽朗的笑容。岁月给这片土地的人不仅是皱纹,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个常年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齐整的油路,厕所革命走进了每一个农牧户家中。

**镇党委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就是一切目标,我镇共实施了1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扶贫脱贫之举的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与扶贫项目紧密结合、同步实施,精准聚焦建档立卡户,紧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和产业扶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脱瓶颈。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依靠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一个个拔地而起。

四、明确任务,加强保障激励机制

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实施异地搬迁项目,从**年开始,我镇前后异地搬迁51户,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方便二是实施雨露计划,为21名贫困户子女解决了一批上学难问题三是坚持把金融支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按照增加金融资金对贫困户投放的指导思想,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激活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年精准扶贫贷款232户,1160万元。**年精准扶贫贷款140户600万元,信用贷款户23户。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贷款覆盖率达98.3%。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加大金融政策扶贫宣传,大力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用好到户项目资金,统筹解决好住房安全和基础设施问题。

五、加强农牧村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镇党委坚持提升贫困群众能力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直奔举措,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发展劳务经济。瞄准401户2143人贫困人口,共举办种植、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摩托车修理、烹饪等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农牧民800余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使贫困户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先后输转富裕劳动了**余人次,创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技能,达到了拓宽增收渠道,并制定村规民约,树立道德模范,引导教育群众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使他们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纠正了一些赌博斗殴、欺人讹人的歪风邪气。通过不懈努力,激发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02脱贫路上党旗红

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打出红色旅游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村民观念、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样板村之一。

**年,**村被列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并定位为生态宜居、魅力宜游的旅游专业村。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了体育休闲文化场;用鹅卵石镶嵌路面、片石铺装村主干道5200平方米、巷道987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92盏;结合自然生态、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对全村136户进行了风貌改造,以房屋外墙面、门窗檐口、大门等为改造对象,整体色调结合**遗址历史背景及藏族历史文化,主要以土黄色、藏红色和缃色为主,大门以藏族传统砖木结构为主。

一下雨,路就没法走了,深一脚浅一脚都是泥水,别说闲逛了,连出门都难,出门总要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走路方便多了。一位在广场锻炼的老大妈乐呵呵地说。

原来的泥水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整洁干净的村边小道两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老人孩子每天早晚都可以沿着村道走走,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给常年生活在偏僻山沟里的农牧民带来的好处。

多年来,农村环境脏、乱、差,一直困扰**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难题。**年,**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以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为主要内容,正式启动乡村环境卫生治理及生态文明新农村创建工作。整治环境卫生,实行包村干部负责制、党员群众带头制,在村里组建环卫队,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有力解决了**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全面清理主要道路、村民房前屋后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民乱搭乱建的厕所、草房等,定期组织全体村民,清扫道路,修建垃圾集中收集点5处,新建公厕2座,安装垃圾桶200个,让村里的保洁员定时清理、清运,组织全体村民动手在村庄入口、道路两侧、村内巷道、房前屋后、村内广场空地种植树木花草,有效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一年多来,**村旧貌换新颜,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风民俗有了新气象,文明意识明显提升。以村庄环境治理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不仅仅是美化农舍,而是要把坚持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在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目标的同时,改善村社道路、自来水供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切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生活垃圾统一收运处理……这些原本只有居民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如今,伴随着村庄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农牧村。

**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峪沟沟口,区位优势为**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红色童话的觉醒让****村的农民受益匪浅。近年来**的‘红色旅游’已经初现雏形,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现在,**村里的土司官邸修缮为‘**村希望小学’。村党支部书记说,借着土司文化的金字招牌,**这个距县城5公里的小村庄,每年都会吸引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农民也改变了祖辈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放下锄头,办起了一家家别具风味的农家乐,每年的旅游产值正随着村里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

夕阳西下,居民聚集到新建的休闲广场,歌舞、下棋、或话家常,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纯朴的乡风民俗,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画笔绘就了希望田野上一幅幅崭新画卷。

03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

**市是地处**西北部的农业大市,面积9776平方公里,人口1046.2万,下辖8个县区,其中4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区、4个是省级重点扶贫县,全市现有65.8万贫困人口、26.5万贫困户、51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广、人数多、占比大,其中贫困人数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1/5。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作为**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严格贯彻总行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职能定位要求,坚决贯彻总行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密围绕省市政府脱贫攻坚规划,精准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粮棉油产业扶贫、中长期项目扶贫和驻村直接帮扶等领域,持续增加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的投入广度和帮扶力度。**年,农发行**市分行采取多种措施,在贷款投放额度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向精准扶贫项目倾斜,累计投放认定精准扶贫贷款123.2亿元,其中:粮棉油产业扶贫贷款40.07亿元,中长期项目扶贫贷款83.1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86.35万人,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职责职能充分发挥,服务脱贫攻坚的金融机构主导作用进一步彰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扶贫帮扶和扶贫开发,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中草药种植、红枣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帮扶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即由党员牵头,以传统产业为依托,从种植、养殖业入手,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村支部干部带头办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上门做工作,跑资金,以保持农村生态本色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在全村发展一批花椒、中草药种植大户,养羊大户.在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结合我村其地处山区,空气好,无污染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红枣、谷米、红葱种植,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使**则村能形成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确保**则村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六、全面深化五个好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及走基层、送温暖活动让群众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能够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通过制定村规,规范村民猪、羊粪的堆放。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及山坡种植果树、枣树、药材等,即绿化、美化了村庄,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如今,**则村已不再是当年的贫困村,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努力下,村内各项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村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民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小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抓脱贫,讲采取更有力措施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给党和贫困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