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分析

背景材料

201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突出的弱项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村成为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的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农固本,贵在求实。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理论分析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2.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4.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5.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突出的弱项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党中央针对这一具体问题,作出一系列部署,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我们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与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让农村成为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