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进事迹材料

——xx先进事迹材料

xxxx,1991年5月18日出生,xx坝组人。一个扎根土地、土生土长的农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种植水稻、花生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也激起了他寻找出路的想法。

转变思路谋出路

传统农业种植很辛苦,也赚不了几个钱。一次家里请人帮忙,他一早到镇上去买菜,他问本地白菜多少钱一斤,老板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两元一斤”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心里。我大半年种植水稻出来才几毛钱一斤,一个多月种出来的白菜却卖到了两元一斤,我还不如种菜。于是他把自家的几亩地种上了本地白菜,还没等到把白菜挑到市场上卖,附近几个乡镇的菜商就到他家把白菜买完了,这次他说赚了好几千元。

规模种植促发展

第一年的成功给了他信心,2015年,他带动了本村十几家农户种植蔬菜。他本人也承包了几亩土地种植蔬菜,这次他的目标不仅是这几个乡镇了,他到城里联系了几个菜商,还签订了供给协议。这一年他赚了两万多元。

合作生产谋新路

蔬菜种植规模增大了,但部分农民因缺乏技术、缺少市场信息而造成减产、减收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xx于2015年12月成立了xx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和产品销售服务等,自此,新雄村蔬菜种植走上了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道路。目前,合作社社员达80人,拥有蔬菜种植基地四百多亩。现在xx自己也有十多亩蔬菜种植基地,种有莲白、花菜、大葱等,年收入也有近十万元。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2015年8月,畜牧水产局为他资助了四头母猪,他自己又去购买了十头母猪。2016年,恰逢生猪市场高涨,他把猪仔全部喂养,在生猪市场大赚了一笔。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并没让他自高自大,2016年11月,他承包了50亩山林种植李子树,准备把水果种植发展壮大,李子树苗已经预定好,只待处理好山林便可栽种。等李子树长成了,他规划下一步在李子林下养土鸡,把资源优化配置,让土鸡走向城市。

新雄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对于刚当选为村副主任的xx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他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为全村老百姓着想,但他

充满了信心,以后将吸收更多的社员加入专合社,进一步扩大种养殖面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逐步打开城市市场,增加更多人的收入。

2017.1.23

第二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xxx工作,现任xxx副主任、xxxxx镇耳当溪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2016年xxx同志已不是第一次到基层参加扶贫,年过五旬的他已是参加扶贫工作三次的“老战士”了,1996年至1997年他xxx县乐园镇党建扶贫,2011年至2012年他赴xx县xxx镇海拉乡党建扶贫。xxx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无论在保家卫国,还是在转业地方工作,政治立场坚定,不忘初心,作风过硬,敢于吃苦,严于律己、廉洁自律。1984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老山战斗中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多次获省经贸委、省能源局等单位授予的“优秀扶贫工作队员”“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核“优秀”等表彰。

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始终不忘初心

xxx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上、学习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号召省直单位选派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到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xxx同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加入驻村帮扶队,组织考虑到他年纪较大且身体又不是很好,何况已经参加过两次党建扶贫工作,没有让他参加驻村帮扶队,而是选派了他同单位自愿申请的另一名年轻同志。这名年轻同志驻村工作刚开始不到半月,由于其家庭原因驻村存在困难,这时xxx又向组织申请替换这名年轻同志,并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脱贫攻坚责任重大,同事有困难也不是小事,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为贫困群众脱贫和为职工排忧解难责任担起来”。就这样,这位扶贫“老战士”以实际行动,第三次诠释着“转业不转志,退伍不退色”奔赴到脱贫攻坚的前线。

“富不富看支部”。久经党建扶贫“沙场”的xxx同志深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村支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更加需要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xxx同志初到耳当溪村时,看见该村有山有水有耕地,觉得自然条件很不错,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经过几次座谈会和遍访村民后发现,村支“两委”组织存在:班子不团结,个别村干部懒政怠政,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等现象。xxx同志首先认识到要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队伍带好,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

“问题找到了,就必须来就是立行立改”。xxx书记立行立做,充分运用他善于抓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村支“两委”的“软件”建设,将全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党和政府脱贫攻坚要求及精神进行深入宣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促进村务工作“四议两公开”正常化,大事共同研究,小事通气商量,确保决策公正、公开、公平。另一手抓村支“两委”的“硬件”建设,利用省能源局资助的6万余元改善村委办公设施费用和自己驻村干部1万元工作经费,经村党支部集体商议,为村委购臵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视和农村科普书籍,使村支“两委”办公设施基本达到现代化办公条件。

“村委组织的战斗能力得到加强了,那么村党员干部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针对耳当溪村党支部多年未发展党员,全村24名党员中60岁以上有20人(占83%)的状况,xxx书记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村民组长、致富带头人和部分力求进步的村民30余人向党组织靠拢,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名,为耳当溪村党员培养储备新力量。

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全力脱贫攻坚

“想要富,就必须要有发展思路”。xxx书记2016年4月刚到耳当溪村时就立即开展遍访调研,存在村党支部对脱贫攻坚的思路不清晰,村干部和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泥泞难行,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大多数群众收入微薄,全村群众共奔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没有发展思路不行,没有科学的规划更不行”。xxx书记邀请专家和领导到耳当溪村走访调研,对本村的发展和规划编制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召集村支两委和村民一起研究本村的发展方向与规划编制,采取“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开门谋发展与编规划。在2016年下半年,耳当溪村有了被广大群众称为“耳当发展蓝图”的3年发展规划。规划特别结合了“5433”扶贫基金项目,形成了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新面貌建设的一条龙发展规划,切实将“5433”项目中1785万元的扶贫基金用在“刀刃上”。

“发展思路和规划确定了,如何落实到位的关键就在于干部”。xxx书记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积极深入全村各寨各户,既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发展规划,又积极化解群众矛盾,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全村在家常驻的3000余群众都认识了省城来的朱书记。xxx书记驻村一年半以来,积极落实中央和我省的脱贫攻坚政策,完成了对全村190户精准贫困户保障、281户(459人)低保评定、28户“四类人员”危房改造、59户易地搬迁、“5433”扶贫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等工作,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32起。特别是xxx书记团结全村干部群众,以对接项目落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一年半的时间,耳当溪村共建成产业路4.3公里,通组路3.8公里,饮水池100立方米,村民补种300株核桃、2500株樱桃、2000株板栗。特别是2016年8月,在村内推行“公司+金融+农户+保险”黄牛养殖项目,共养黄牛130头,带动贫困户26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引导合作社和农民种植莲藕80亩,投放鱼苗、泥湫各2万尾,种植羊肚菌15亩、大球盖菌2亩、辣椒300亩、植板栗2000株、核桃2000株,散养土鸡5000余只,花椒、菊花、黄花菜各种植100亩,太空玉米5亩,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了40户贫困户发展。2016年底耳当溪村成为沿河县谯家镇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村。2017年起,全村正大踏步向“山清水秀、种养丰富、村民幸福”的小康村前进,xxx书记谈到耳当溪村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是铿锵有力地答道“有绝对把握”。

敬业奉献,吃苦耐劳,为群众办实事

“干部干没干,群众眼里看”。在群众眼里的xxx书记属实是“老战士+老黄牛”,无论天晴下雨、月朗星稀,都能看见他在田间地头的身影和听到他与群众促膝谈心声音。由于超负荷工作,原患的腿疾愈发加重,但他都是痛了就吃止痛药,就又奔走在遍访入户和项目落实的路上,实在疼得不能行走,就到贵阳打一针封闭后又马上忍疼返村。他身体在做“减法”,与群众关系却在做“加法”,和村民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村民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都愿向他讲,更愿服他“管”。如:刘承勇因危房问题多次找村委会反映,由于他家原来没评上精准贫困户,不能发放改造资金,现在他身患疾病,老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xxx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实地查实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申报,将其列为精准贫困户,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又如:2017年春节期间,贫困户陶通娅家房屋受火灾,其家庭情况困难,姐妹俩正上初中,父亲已病故,母亲长年外出打工,成为无住房户,xxx书记通过筹集2200元解燃眉之急后,又为姐妹俩申请易地搬迁项目。

在为群众办大量实事的同时,xxx书记还充分利用自身人脉和社会资源,为耳当溪4个幼儿园12o名孩子筹集到捐赠120份玩具和600本图书;筹集到8000元对耳当麻石幼儿园教室进行修缮、课桌椅添臵和教学器材更新;争取到本村冬修水利资金30万元、农村绿色照明工程项目资金20万元;建成3个村民文娱活动场所。

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坚守善始令终

xxx书记始终牢记“第一党支部书记”责任,在驻村工作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从严要求自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针对脱贫攻坚中的惠民实事,切实做到施策精准、实时公开、件件落实,确保群众的事均执行到位、监督到位。xxx书记始终认为,脱贫攻坚大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仅为贫困落后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协力、更加密切。作为一个驻村帮扶的“老战士”,xxx书记表示,在驻村工作中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按照“耳当发展蓝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下本村脱贫攻坚“硬骨头”,实现本村小康目标,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而坚守在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岗位,不达目的不言弃,不获全胜不收兵。

第三篇:脱贫楷模村主任先进事迹【安康脱贫楷模】

医者医村——金铭锋先进事迹

金铭锋,男,41岁,汉族,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高桥镇板厂村主任。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他来到龙头山镇学习成熟的青花椒网络营销模式,向有经验的“老村官”学习经验方法,进一步完善箐门村苹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思路。从一个产业小白,到吃透政策、翻阅网站、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互联网+销售”模式开始推广开来。他首先突破科学种植关,在邀请一批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和外国技术专家实地考察后,群众有效地实现了种植最优化,确保苹果“天生条件”。其次,为拓宽苹果销售渠道,他决定打破传统采摘进筐、挑进城“贩卖”的方式,采用“淘宝店+微商+直播app”新型销售方法,努力迎合大众“口味”,采用视频直播这种便捷、直观的方法到苹果种植、管理及采摘中,让箐门苹果更优质、“透明”。最后他决定从包装上入手,打造品牌效应,设计一款时尚美观的苹果包装箱,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制作,让“地气”与“洋气”的箐门苹果成为市场上的购买佳品。

历经风吹雨打,筑牢干群之情。一晚,箐门村连降暴雨,雨中还夹杂着零星冰雹,见到此景,他不禁内心惶惶,一方面担心村民的农作物受损,更担心居住在地势偏高、土质较为疏松的农户安全,心想此刻的农户早已入睡,可能难以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几经思索,仍不放心,他提起电话打给箐门村李明友支书,讲明了自己的担忧,而支书也正往村里赶,他们直奔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农户家中,大雨下个不停,但他早已顾不上那么多,按照李支书划分的区域跑去,及时帮助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而身患残疾的贫困户杨美翠家,一直是他牵挂的对象。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缺人及时照顾,今晚又下这么大雨,老人家会不会担心他种的半亩小菜和辣椒。会不会担心关在老屋子里的鸡和牛。想到这里,他小跑着到老人家,焦急的叩门,当听到屋里传来:“是谁。”他的内心才舒了一口气。“杨奶奶,我是村上的小马呀。今晚的雨实在太大,我担心您的安全,特意过来看看您。您没事就好。往日给你老人家办的残疾证今天已经办好了,我趁今晚也给你老送来啦。”“哦,小马呀,孩子快进来坐一会。”老人家边说边要生火给他驱驱寒。“您老人家不必麻烦,年轻人,不怕冷,您老人家安心休息。”说完后,他又在村里“跑”了起来。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也许在他选择的这条路上曾受过质疑,遭遇艰难,但每当组织予以认可和收获群众满意的笑容之时,正是他不敢漂浮、不敢庸散之时。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任职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充分发挥“螺丝钉”作用,联系解决好群众“最后一公里”,奋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个人力量,打赢脱贫攻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