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促均衡 交流互动共发展
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促发展
弥河初中杨连杰
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何为城乡教育共同体。城乡教育共同体就是城区各中小学与农村(含薄弱学校)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双方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交流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具体实施措施,建立结对共建制度。
这一举措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机制,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城乡互动活动,做到全区中小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创特色,均衡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市教育局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大力倡导下,我校(弥河初中)与城区的西书院初中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两校之间开展了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西书院在我校支教的2名教师都上了示范课,并就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突破策略、教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安排等与听课老师进行了分析探讨。城区学校校长每月有两天时间在对口帮扶的乡村学校上班、指导,每学期举办两次专题讲座,组织双方师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双方学校副校长和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中层干部到到对方学校挂职,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互派优秀教师到对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圆满完成支教、顶岗学习任务的教师,给予适当的交通、食宿补贴,并在个人职称评聘中加分。
“城区的西书院初中不仅派来了支教老师,还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学校配备了新课桌。”弥河镇教管办主任刘国鹏一讲起支教的事就很激动。
通过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以城带乡,联动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从长远来看,必将不断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在受益之余,学校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纷纷表示,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努力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共同体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