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关于@@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思考[内容提要]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我县欠发达地区实际,全面贯彻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我县下山脱贫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指出在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目前我县36个乡镇中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乡镇有25个,其中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有12个。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下山脱贫点建设,全县共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68多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安置下山农民1.2万户、4.3万人,下山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同时,全县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也取得明显改观,突出表现在两增两减。两增:一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几年来全县新增特色基地300多个,规模面积达到95000多亩,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8亿元,比1999年68.9亿元增长59.4。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1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973元,比1999年1364元增加609元,年增幅达11.1。两减:一是贫困村数量明显减少。1999年全县贫困村总数达375个,到2003年全县人均收入1500以下的贫困村减少到15个,共减少了360个。二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县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末的17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6万人,减少了85。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虽然,欠发达乡镇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贫困现状依然严峻,根据2003年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03年底,全县36个乡镇中人均收入低于省相对贫困标准1500元的贫困户共33425户、11538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占全县总人数的9.4;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共有9352户、26685人,占全县总人数的2.2。其中25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25761户、93055人,占25个乡镇总人数的22,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10238户、37867人,占12个乡镇总人数的27,呈现出贫困面大,分布相对集中,贫困人口绝对收入低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户、万人、元、主要指标地区状况总人口(万人)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户数人数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户数人数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数值比上年增长百分比全县总体状况123.23.311.59.40.942.62.143629.625个欠发达乡镇总体状况42.92.69.3220.631.94.419821512个省重点扶持乡镇状况13.71.03.8270.270.755.5197317二、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有四难:一是下山难。山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下山脱贫搬迁成本较高,经济上的制约成为山区贫困农民下山最大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不想下山。二是扎根难。一些贫困地区农户下山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举步维艰。由于政策影响而带来的诸如户口、孩子入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下山脱贫的农户。由于小聚居的风俗习惯作用,当地居民的排他性出给下山脱贫居民带来了不便。三是就业难。山区农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劳务就业信息闭塞,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