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精准扶贫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山西省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概念。为此,策略需要围绕着: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要求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以众筹模式解决部分扶贫资金、夯实农村供应链网络系统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培育经营主体激励其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一主体

山西省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概念,即每个贫困村都要有特色产业和产品,都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山西省的经验出发,应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的经营优势,参与到“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构建中来。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1)当村与村之间的资源禀赋雷同时,如何进行特色产业选择;(2)按资源禀赋条件来选择是否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3)经营主体最终的成果能否克服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的缺陷。为此,笔者将就此展开主题讨论。

1农业精准扶贫所面临的挑战

1.1资源禀赋优势与资本短板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这里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两大板块,而这两大板块所存在的短板在山西省贫困县域普遍存在。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短板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破解,而资金短板则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难以有效突破。因此,在走“一村一品一主体”道路时,上述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1.2资源禀赋优势与需求结构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条件主要反映在其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而这属于客观存在的实体,其并不一定会与市场需求结构相匹配。事实表明,在村落之间资源禀赋条件雷同的情形下,根据资源优势来发展农业生产和服务,往往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可见,这就无法与市场需求结构建立起有效的契合。

1.3资源禀赋优势与价格弹性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即使部分贫困村根据资源禀赋优势采取了“一村一品”战略,但由于农产品固有的价格弹性较弱的经济学特征,使得农业生产服务存在着大年、小年之分。这样一来,必然会对精准扶贫带来资源浪费和舆论上的负面影响。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1基于“互联网+”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

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着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巨大挑战,从而无法在财政和资本市场向精准扶贫领域做过多的资金倾斜。这就要求,当前需要在“互联网+”模式下创造性的利用已有的线上融资模式。对此,在实践层面仍属于亟待探索的领域。然后,这却是拓展资金资本的重要手段。

2.2锁定目标市场需求结构优化域内产业环境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拓展对市场区域的理解。在当前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贫困村农业项目的选择应着眼于域外乃至全球市场,在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下,实物产品在流通中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当然,针对全域旅游类的服务性产品,则仍可以在电商平台上发布产品信息。为此,需要锁定目标市场的需求结构来优化产业环境。

2.3采取村落协同互助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2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夯实农业规模化

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正在流转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厘清这样三个问题:(1)当村与村之间的资源禀赋雷同时,如何进行项目选择;(2)按资源禀赋条件来选择是否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3)农业项目最终的成果能否克服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的缺陷。本文认为,在“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要求驱动下,山西省精准扶贫的策略包括: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要求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以众筹模式解决部分扶贫资金、夯实农村供应链网络系统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培育经营主体激励其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