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机制探讨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扶贫基础设施较差、扶贫资金审批流程不规范、群众脱贫思路落后、乡镇扶贫机构权力下放不彻底等问题,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机制扶贫是实现当地全面脱贫目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道真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遵义市道真县2017年通过开创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方式推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农村“三留守”、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仍然存在扶贫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群众脱贫思路不清、乡镇扶贫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能帮助道真县如期实现“减贫摘帽”。

1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现状

遵义市道真县地处贵州省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的倾斜坡上,土地贫瘠、民穷财弱,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贫困县,2002年被国务院正式纳入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地区总面积2157km2,辖10镇4乡83个村(居),总人口35万人,①截至2016年底,该地洛龙、阳溪、三桥、旧城、棕坪、隆兴、大磏7个乡(镇)已顺利实现“减贫摘帽”②目标。

2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贫困现象的产生与其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不可分。由于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农户居住分散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各种致贫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遵义市道真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年来,遵义市道真县的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当地的交通条件和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2.1.1交通基础条件较差。从地理位置来看,遵义市道真县海拔最大高差为1662m,加上地形复杂,导致修路成本高。如果仅靠目前的产业项目捆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乡镇财力较弱,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养护水平、通行能力、网络层次明显较低,其中,国家对县乡道连接高速路的这一路段投资力度较小,每年指标大约只有60km2,如果按这样一个规模来改造的话,还要差不多二十年,才能把县乡道路改造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农产品的生产及运输成本较高,农村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开发,从而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1.2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较薄弱。当地产业生产基地的抗风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果遇到天旱或者洪涝灾害都有可能致严重的灾情,而产业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老百姓顾虑到农业产业风险问题也不愿意去发展农产品了。另外,乡镇的邮政和快递网点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行政村还没有通宽带,农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发展势头不足,从而制约了当地产业基地产品的销售。。

2.2扶贫资金审批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当地的扶贫资金由省发改委和省扶贫办两个机构下发,实施项目是由省发改委根据全省统一模式来组织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出现混乱的情况

2.3群众脱贫思路不清,致富能力不强第一,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了当地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的弱质性和低层次性。第二,当地群众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科技掌握和运用能力较弱,从而使大量农村劳动力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致使农民生产效率低、获益能力弱。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3.2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通过整合人社、工会、民政、林业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在继续推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订单式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的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个致富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劳务技能和农技水平。另外,将远程教育和就业培训以及组织部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④进行整合,把合作社培育和发展作为重点,在一个区域内造就一支既能够提供技术服务,又能够应对市场的中坚力量、带富力量或经营主体力量,通过加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科技型农民。

3.4着力机制扶贫,实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3.4.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书记作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应亲自抓,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具体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创新扶贫模式,按照扶贫到村到组到户和开发式扶贫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城乡联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3.4.2健全帮促机制。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进三增”活动⑤等,深化“54321”帮扶模式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并从县直部门滚动抽派多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现百分之百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百分之百的贫困群众有党员、干部帮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