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扶贫模式分析

乌兰察布市贫困地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贫困是最大短板。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现行国家标准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6.1万户、13.7万人减少到3.8万户、8.4万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62.53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8.2%,其中有林面积169.73万hm2,宜林地面积92.8万hm2,森林覆盖率23.14%,活立木总蓄积量1246万m3。

1当前重点脱贫模式

1.1森林资源管护脱贫。乌兰察布市列入国家级公益林面积73.33万hm2,年公益林管护金3700万元。2016年,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脱贫方式要求,计划生态脱贫1万人,2017年底,已完成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护林员6091名,年人均护林工资收入4000多元,其中年护林收入1万元的有650人,既有效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又脱贫了一批贫困户,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精准扶贫双赢目标。

1.2重点项目直补增收。乌兰察布市从2000年启动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以来,到2017年底,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生态项目补偿补贴到户资金80亿元,覆盖农户50多万户,近180万人,全市贫困人口80%以上享受了国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政策待遇。2017年乌兰察布市享受国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贴到户资金5亿元,惠及100万农牧民,其中有10万在册贫困人口享受到补贴政策,人均年享受补贴500元,占全市在册贫困人口的85%。

1.3林业产业带动脱贫。全市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有经济林地1.33万hm2,有各类苗圃200多处,总面积0.63万hm2,各类苗木5.2亿株,有以日光控温、观赏苗木等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9.4hm2,各类花卉2亿枝,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1.6万头(只);总产值20多亿元。第二产业主要有以葡萄酒、集成药、中成药等经济林加工利用企业公司,总产值7亿多元。第三产业主要是以二龙什台、苏木山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旅游业,面积8.47万hm2,年收入1亿多元。全市一、二、三产业共带动贫困户2.3万户,

4.5万人,人均增收1000多元。2017年乌兰察布市专门出台了经济林发展扶持政策,对连片新建百公顷以上果园每公顷给予7500元补助、新建33.33hm2以上果园每公顷给予15000元的补助;贫困户发展经济林在水利、电力设施给予配套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林,政府无偿提供苗木。

1.4参与生态建设脱贫。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每年造林绿化投资超过40亿元,特别是从2013年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对造林绿化布局和重点项目进行了调整,人多的地方多栽树,优先绿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区域,重点推进道路两旁、村庄前后、园区内外、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步伐,带动了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当地生态建设中,年人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同时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

[1]吴明忠.林业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j].云南林业,2016(01).

[2]张国明.林业生态保护与财政扶持政策[j].林业经济,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