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家园日托模式的启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养模式(以下简称日托模式)。2008年7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在区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在南湖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南湖区第一个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小康家园”在南湖街道泾水社区落成。经过不断拓展完善,至年底,“小康家园”已从成立之初仅能提供日间照料和简单的手工劳动逐渐发展为集日间照料、辅助工场、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日托模式。尤其是嘉兴市中法天线实业有限公司在“小康家园”设立的残疾人辅助工场,更是解决了出行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就业困难的中、重度残疾人在家门口上班的问题,使“小康家园”显得生机勃勃,使这些失业多年甚至从未品尝过工作滋味的残疾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南湖畔,红船旁的“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小康家园”亲自体会“家”的温暖和生机勃勃。2008年12月31日,浙江省残联理事长陈燕萍在市、区领导的陪同下走访“小康家园”。陈燕萍理事长参观完日间照料室、辅助工场车间、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专供残疾人生活、劳动和活动的场所后,深感欣慰,对南湖区在全省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所探索的这一日托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1月13日,在第23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残联领导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残联负责人、中国残联机关部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代表共计180余人参观考察“小康家园”。他们详细询问了残疾人的托养情况,对小康家园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动,开设辅助性工场以解决中、重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并有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心理咨询、文体活动的日托模式表示认可和赞许。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事长王乃坤参观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政府、企业和残联合作,为广大残疾人办的一件大好事,让残疾人不仅有了收入,还有了自己的集体和家园。”她还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不但能解决政府的负担,也能为广大残疾人营造一个护理、康复及就业天地。具有南湖特色的“小康家园”日托模式为全省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带给我们很多很有意义的启示。启示一:以党和政府的扶助政策搞活残疾人事业。“小康家园”之所以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与辅助工场的设立是分不开的,而辅助工场之所以能“花落”小康家园,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党和政府的扶助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根据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辅助性工场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依据政策规定,南湖区残联积极联系企业在“小康家园”设立辅助工场,使“小康家园”的中、重度残疾人在享受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服务的同时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目前,“小康家园”辅助工场的34名残疾人已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有每月不低于850元的工资收入,企业还为他们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残疾人扶助政策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在努力争取政府出台新的残疾人扶助政策的同时,更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现有的扶助政策,摸准政策要领,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把残疾人事业搞活。残疾人虽是弱势群体,但并不代表残疾人事业也是“弱势事业”,残疾人事业在党和政府扶助政策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做成充满活力的事业。因此,我们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过程中,应该做实做足政策文章,把扶助政策渗透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领域,搞活残疾人事业。启示二:以建设“小康家园”推动小康工程深入开展。“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受到了残疾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南湖区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亮点”工程,它的成功运作势必推动南湖区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进程,“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已在南湖区其他五个街道逐步推广,就近就便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在“小康家园”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南湖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康复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小康家园”是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比较科学的日托模式,对全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亦有积极影响,使其他地市在开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方式上有了参照和比较,取舍之间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接踵而来,丰富和发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模式,推动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开展。启示三:以场养家,形成“小康家园”长效运作机制。“小康家园”残疾人辅助工场是企业设在厂区之外集中安置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