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调查报告—-过年:感受我们身边的传统》

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今日。在春节前夕,每家每户都在门上、窗上、墙上等等地方贴上了春联,表达意味着喜庆、祥和的意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有民俗学家认为,中国有一系列的年俗都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需要加以整理和保护。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中国的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格律的严谨、寓意的深邃、形式的优美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某种意义上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甚至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