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金融时报
宁夏金融扶贫工作的实践和做法
宁夏属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7.8万,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贫困现象十分严重。
近年来,宁夏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脱贫攻坚部署,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工作着力点,真抓实干,取得突出效果。截至2017年6月末,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减少到41.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6%下降到11.1%,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93元增长到去年的7505元。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指出:固原的发展脱胎换骨,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在宁夏脱贫攻坚工作中,金融扶贫发挥了重大作用,创出了宁夏经验和模式,把金融活水引流到贫困地区。截至今年9月末,全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89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全区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速23.7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已累计向19.7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2.55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70%,户均贷款4.53万元。
(一)政策引导,顶层设计实
宁夏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把金融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来安排部署。自治区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将金融扶贫纳入综合考核,定期召开金融扶贫专题会议,督导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区扶贫办与党委农办、金融局、人民银行等相继出台《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推广工作方案》、《关于做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完善了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创新实践抓手,协同推进信用先行、产业支撑、龙头带动、金融助推、党建保障,培育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健全金融扶贫成效与财政资金存放挂钩、机构引进优惠、费用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在督促金融机构履行金融扶贫政治责任的同时,实现权、责、利对等,形成金融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脱贫,基础覆盖全
实现了五个全覆盖。一是信用评级全覆盖。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和授信管理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共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信用档案37.2万户,评定信用农户22.31万人。二是政策实施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元以下的贷款,全部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政府按基准利率贴息的政策。三是金融服务全覆盖。全区800个贫困村均有对口扶贫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点、设备、流动服务等在乡(镇)村(组)全覆盖、无盲点,平均每万人拥有服务网点数1.53个、拥有自主服务设备138.18台。四是扶贫保全覆盖。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和优势特色产业保险的投保缴费。五是结对帮扶全覆盖。充分利用银行、保险、证券和地方金融机构四个市场金融资源优势,加快建立金融扶贫三个一工程,实现一行一县、一保一县、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全覆盖。比如,人民银行向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11.3亿元,证监局促成2个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对接中证普惠、华能成长宝及光大银行电商平台等,并成功上线。
(三)多管齐下,金融创新多
宁夏扶贫工作中加强金融创新,探索出资金互助、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保等普惠+特惠服务模式。推出千村信贷、邮储好借好还、国开惠民、金穗惠农通、种子基金、黄河富农卡、脱贫致富贷、惠农易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实践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托管代养、飞地养殖等多种模式,灵活放贷,拓宽信贷支持主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按照财政引导、基金运作、担保跟进、保险参与、银行放大的思路,集成财政+基金+担保+保险+银行五类金融工具组合效应;大力培育当地资本市场,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实现嘉泽新能源主板上市,结束了宁夏14年在主板市场无企业上市的历史,有6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60余家企业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为金融扶贫增添了新活力。
(四)联手互动,风险管控严
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劳动资料缺乏、劳动手段陈旧、生产方式滞后、缺乏先进的实用技术,加之个别地区诚信环境差,扶贫信贷资金风险控制难度加大。宁夏在推动金融扶贫工作之初就进行机制设计,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五级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县(区)设立风险补偿金机制。截至目前,设立风险补偿金3.6亿元、担保基金7.4亿元。不良率超过3%时,暂停发放贷款并启动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和银行分担比例为7:3,8:2甚至9:1。二是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的基础上,选出有良好信用观念、有完全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经营项目或经验,有致富的愿望,有发展能力的六有贫困户作为精准扶贫对象予以支持。三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元以内贷款给予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四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扶贫小额信贷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为72.8万贫困人口办理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五是选准产业,产融结合,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通过这五项措施形成了风险防控的立体架构,为资金安全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火墙,基本解决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管理,发展机制活
近年来,宁夏互助资金主要围绕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深入做好工作,以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扩大规模。根据互助资金发展变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宁夏贫困村互助资金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降低了农户交纳互助金比例和占用费费率、借款额度最高提高到2万元,借款期限最长延长到2年,简化了审批手续,进一步规范运行成本支出、公益金支出等,促进互助资金健康持续发展。创新探索以互助资金为保证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捆绑放大8—10倍,扩大贫困户融资规模,发挥互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宁夏金融扶贫的几种典型模式
在宁夏创造的诸多金融扶贫模式中,盐池模式、蔡川模式、固原经验、同心特色、扶贫保等颇为典型,具有借鉴意义,简要剖析如下。
(一)盐池模式,破解了金融扶贫的难题
盐池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28户34046人。近年来,盐池县以金融扶贫为抓手,以千村信贷·互助资金工程为切入点,地方政府与黄河银行合作,突破创新开展了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的盐池模式,为全国探索出了可推广的经验,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连续两年在盐池召开,2016年1月,国务院对盐池扶贫工作给予督查表扬,并享受免督查和六项激励措施。具体采用五项举措破解金融扶贫十个难题:
一是通过评级授信+风险补偿破解了依靠信用贷款、建档立卡户免担保免抵押、60岁以上贷款年龄受限、非恶意黑名单无法贷款、银行信贷员尽职免责这五个难题,二是通过信用评级+信息共享破解了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共建共享、农村金融贷款精准统计的难题,三是通过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破解了建档立卡户贷款贵的难题,四是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破解了农村金融网点空白的难题,五是通过扶贫保破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发展过程中因病、因灾、因市场价格波动返贫风险大的难题。
我们在盐池县花马池镇佟记圈村、王乐井乡曾记畔村通过走访了解到,贫困乡村普遍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评级体系,创新631评级授信系统,将建档立卡户的诚信度占比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家庭收入权重30%,基本情况权重10%,以此为基础把村级互助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捆绑运行,对获得互助资金借款后仍不能满足需求的社员,由互助社将诚信好的社员推荐到银行,给予配比5—10倍的贷款,投入滩羊养殖等农业产业,群众易接受,效果也很好。
(二)蔡川模式,发挥了基层组织引领和致富带头人示范作用
蔡川村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过去有名的边缘落后贫困村,也是有名的上访告状村。在创业回乡能人带领下,通过邮储银行帮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脱贫摘帽,成为全镇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先进村、示范村,创出了金融扶贫的蔡川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批示,在中央《农村要情》刊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出报道。其突出特色:一是创新联保方式,变5户联保为村干部、养殖能手等任意3户相互担保借款,解决了农户育肥黄牛和养殖肉羊的资金燃眉之急,调动了群众舍饲养殖的积极性,有力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信息敞开优势和互相监督机制,并借助地方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评级授信的政策,联合乡政府和村两委共同对农户进行摸底评审,评出a、b、c三个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对农户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推开整村推进金融小贷扶贫,创新开发了针对散户无抵押的好借好还金融产品,简化手续,集中上门办理。四是采取银行+合作社(能人)+农户模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村干部、党员、养殖大户作为致富带动能手,引导农户与他们组建功能型党小组,培育致富领头雁,鼓励引导他们创办合作组织等,为贫困户提供担保、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等服务,提高了群众的组织化程度。
(三)固原经验,破除了贫困户致富单打独斗的瓶颈
以创新的思维打破瓶颈和思想障碍,合力打造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推动整合财政资源,建立产业扶贫担保金和扶贫风险补偿金,放大5—10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园区发放贷款,形成了政策组合+资金整合+产业带动+保险担保+金融创新的扶贫合作模式。构筑了政府、产业部门、扶贫部门、金融机构、担保和保险机构多家联动、齐抓共管、互为补充的扶贫联动新格局,帮助贫困户摆脱了单打独斗脱贫致富的困境,实现了政府政策兜底增信、产业扶贫联农带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担保和保险分担风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多方共赢目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出台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手工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脱贫产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使得县乡村三级在产业发展上规划清晰、主业突出。二是深化乡村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基层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建共享,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建立信用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速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力争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完成,建立乡村诚信奖惩制度,为乡村长治久安、兴旺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基层扶贫政策宣传与金融知识宣讲。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运用电视、互联网、乡村广播、金融网点、三农服务站、手机app、墙体广告、微信、入户宣传等渠道及方式,将扶贫政策和金融知识送门入户,提升贫困户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倾向。四是优化完善政府信贷风险补偿金制度和运作流程,建立金融扶贫工作中对政府信用的考评机制,保障风险补偿金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代偿操作效率,及时代偿金融机构风险损失,免除金融机构后顾之忧。五是加强正向激励,树立扎根农村、服务贫困地区的公务员、金融从业人员先进典型,适度提高物质奖励标准,出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金融机构员工尽职免责政策制度和操作细则,提高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消除基层干部风险金、互助金损失怕担责、信贷员惧贷的心理。
调研组成员:徐学明李永春
傅博曹志辉陈中博王开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