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汇报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办自觉向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看齐,为我市振兴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现将我市脱贫攻坚情况及我办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如下:
一、脱贫摘帽情况
具体实施“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精准脱贫攻坚年”、“精准扶贫深化年”和“精准扶贫突破年”活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有158个贫困村摘帽,1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下降到4.3%,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脱贫目标任务。
二、助力“三农”,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好农村扶贫路
2019年和2019年,为加强我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9.47亿元,用于修建村屯道路2126.17公里,危房改造10251户,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64个。2019年我市村屯道路建设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约17500万元,拟建设650条500公里新建砂石路、新建(升级)硬化道路。2019年已下达的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6183万元,计划建设屯级道路332条170.7公里,桥梁20座361.6延米。
(二)注重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2019年和2019年我市突出产业扶贫,抓好县级“5+2”和村级“3+1”主导产业,累计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种植9.24万亩、特色家禽家畜养殖212.4万头(羽)。2019年全市64个脱贫村“3+1”个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89%。其中:(1)特色种植业覆盖率31.16%。完成种植优质稻、特色水果42460亩、覆盖贫困人口9709人,中药材5413亩、覆盖贫困人口959人,蔬菜19881亩、覆盖贫困人口6638人,桑蚕3349亩、覆盖贫困人口367人。(2)特色养殖业覆盖率48.77%。完成家畜养殖9.52万头、覆盖贫困人口10656人,家禽养殖33.28万羽、覆盖贫困人口11587人。(3)特色经济林覆盖率15.18%。完成经济林木种植1.54万亩,覆盖贫困人口6926人。
2.开展“产业富农”专项活动。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围绕“制定1个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培育1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五个一”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五化”建设。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通过资产发包、租赁等方式盘活存量,取得经营收入。合理利用贫困村5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大力培养有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村+村合股联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或与企业(合作社)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确保2019年预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
(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抓好贫困村村(屯)道路工程、危房改造工程、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33个深度贫困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和提升政策扶持水平,整合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公共服务政策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延伸,确保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规定程序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初步探索发展就业扶贫车间,促进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