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范文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作者:侯加林
来源:中国村镇银行网(2010-7-139:32:50)
http。//www.xiexiebang.com/fx_show.asp。id=fenxi0_10071393250_92744近年来,国家在部分省市试点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生事物的村镇银行等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却尚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如何进一步消除此类因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加快“三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型农金机构。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已有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存款余额269亿元,贷款余额180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65.5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1亿元。以湖南为例:目前设有湘乡市村镇银行、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祁阳县村镇银行、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和资兴浦发村镇银行5家,自开业以来各村镇银行加强风险控制、加快业务创新、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各项业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一方面,资产规模扩张快。截至4月底,5家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2901万~56610万元,较开业当月分别增长1.74~5.06倍;占所在县(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由开业当月的0.1%~3.25%提高到3.37%~6.87%。另一方面,存贷款业务发展快。截至4月底,5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分别为7898万~51879万元,较开业当月增长2.55~13.5倍;占所在县(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由开业当月的0.35%~2.62%,提高到3.0%~6.44%。贷款余额分别为6717万~34099万元,较开业当月增长4.48~148倍;占所在县(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由开业当月的0.06%~2.6%;提高到3.9%~9.58%。此外,各镇银行财务状况良好,分别实现净利润53万~338.8万元。
(二)满足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一方面,反映在涉农贷款比重稳步提高,5家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5950万~24372万元,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7.4%~99.0%。另一方面,反映在涉农机构贷款占比高。5家镇银行农业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分别为5700万~14627万元,在涉农贷款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1.6%~100%。此外,还反映在农村中小企业信贷投入较其他机构高。5家村镇银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680万~20475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48.9%~84.6%,比各自所在县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平均水平高
10.4%~54.2%。
(三)呈现出较强抵御风险能力。在各主发起人的指导下,村镇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覆盖信贷、财务、前台业务、人事管理和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尤其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各村镇银行针对每个贷款品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信贷问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到期贷款收回考核力度。开业以来,大多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贷款回收率和农业贷款回收率达100%。各家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指标基本都好于监管要求,表明都具备一定的防御风险能力。
(四)金融服务“三农”质效提高。各村镇银行制定特殊信贷政策,为涉农贷款提供了优惠和便利。如创新涉农服务产品,创新涉农服务方式,创新担保质押手段,推行农业单链式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贷款等农户贷款;实行“送贷上门、送贷下乡”等,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政策方面应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建立必要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降低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抵押难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给予村镇银行与农信社同样的税收优惠。人民银行应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指导村镇银行加入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结算体系,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和债务人承受能力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实行略低于农村信用社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增加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四)业务服务上,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定质不定形。村镇银行的业务服务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中心展开,时刻反映服务“三农”的业务特
3质,同时由于“三农”金融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村镇银行应“量体裁衣”,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深入农村群众,利用有利的人缘和地缘,充分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上大胆创新,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利用决策链条短的竞争优势,发挥好贷款的“短、频、快”特点。立足当地,针对不同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产品,实行差别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员工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育有一定文化背景,熟悉当地情况、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员成为村镇银行的信贷员,减少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