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融创新对策五篇范文

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班级:09级思政二班姓名:王莉学号:12009244315

2008—

—-

1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

2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当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且政策却大都存在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我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陈锡文.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整体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1).[3]张振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建制镇和国民待遇同等化[j].开放导报,2007,(6).[4]陆学艺.解决好三农问题亟须农村第二步改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7).[5]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6]周毅,徐静.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

21.[7]李景国.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

12.[8]郭宇强.简析三农问题的解决[j].理论月刊,2009,(9).[9]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