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制造过程中的安全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从方针到管理评审包含了17个管理要素,它们各有其功能,都是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体系的实施和保持提供了必要保证。其中,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3(目标)、4.3.4(管理方案)、4.4.6/4.4.7(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绩效监测和监视)等几个要素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风险控制的一条核心要素主线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职业健康方针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以控制: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从这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要素,是体系的主要输入,也是其运行的重要动力。换句话说,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这也正是这一管理体系有别于传统安全管理体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控制的重要原因。

下面结合我们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抓好危害辨识人员培训是做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基础

gb18001标准,从方针到管理评审包含17个管理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绩效监测,而第一要素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即对所辨识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进行的控制。这也是这个管理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管理,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控制的基础。

为了做好危害辨识工作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精干的工作组,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危害辨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如何对以往的职业健康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何对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规定及工作程序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熟悉风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及内容;在工厂内开展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开展危害辨识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如何填写危害因素普查表。

我们在建立体系过程中,通过请老师到工厂讲课和送员工出去参加学习班等形式,先后对120余人进行了上述培训。通过培训,危害辨识人员既熟悉了危害辨识的基本知识,又具备了实际开展危害辨识的工作能力。

二、危险源辨识问题与危险源分类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把危险源定义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组织的定义不同或描述把握不准确,导致其找出的危险源五花八门。

1.存在的问题

(1)错把设备设施当作危险源。如在对危险源进行描述时,应明确危害在于设备的某些部位缺乏防护罩、某部位的安全阀失灵、法兰泄漏等,而不是设备、安全阀、法兰本身。

(2)把一套工艺当作危险源。描述时应该明确危险源在于工艺的某一过程温度、压力超过设计值等。

(3)对于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危险源未能及时加以识别。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风险评价方法的适宜性

在这方面我们走过一些弯路,体系建立之初,建立了班组、部门和厂的三级识别和评价机制,自下而上地进行危害辨识别和风险评价。但是在工厂集中评价重大风险时,由于只是简单片面地套用lec法进行评价,使得我们评价出来的重大风险出现了较大偏差。一是辨识评价不充分,二是没有体现出企业和行业的特色,甚至还出现了重大漏项。这一度使我们感到很困惑,明明实践经验表明一些危害已经可以列为重大风险了,应该加以重点控制,但套用lec公式计算时却不是这样。以致于我们在接受第三方第一阶段审核以后,都不得不反过头来进行第四次补充辨识评价工作。

后来,在应用lec法进行评价时又引入了“是非判断法”相结合,比如对锅炉缺水的识别评价。因此,从多种评价方法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辨识与评价方法,建立自下而上的识别评价机制,在建立体系初期时尤为重要,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