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上级关于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决策部署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着眼普及地灾防治法规常识,传授科学防灾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动员全矿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是指职能管理部门在上一年度排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排查分析,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组

长:袁

副组长:杨吉昌

陈建康

尹贵洪

赵记永

员:陈

陈冠鑫

刘云龙

管灵涛

王惠秦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技科,袁洪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排查日常工作。领导组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及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1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煤矿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矿技术负责人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重点排查期防治重点:

1、人员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几年全矿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我矿防治重点: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雨季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

2、主要排土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我矿排土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道路两侧的边坡,由于切坡过陡导致稳定性差,汛期明显加剧边坡的失稳,导致崩塌、滑坡。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监管,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矿区、工业区主要表现为排土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测检查管理,督促相关科室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不合理工程行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矿区周围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特别重视岩土和废渣堆放点的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4、河流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对外排土场范围要加强防范因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科室、部门要加强预测防范,落实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合理避让,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2重点排查期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汛期是我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期。

(六)认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组织力量、筹集资金,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险情。一方面要按照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将灾情险情向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另一方面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进行妥善安臵。有必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应按照《马街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对于险情发生区域,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科学分析灾、险情的发展变化,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救灾防灾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