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讲话稿
攻坚克难一抓到底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城镇建设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城镇建设工作大会,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命名大会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六届州委第147次常委会议和全州城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精神,总结和部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城镇建设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表彰大会,更是一次鞭策后进、鼓舞士气、部署工作的再动员大会。现在,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奋力攻坚,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近两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声势发动、大力度整治、大手笔投入、大项目推进。在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城乡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县域经济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荣获2010年度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流动红旗”,这1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一是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组织领导体系更加完善。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各级各部门领导更加重视,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放在改善民生的高度来认识,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党委决策、政府负责、部门主抓、乡镇落实”的城乡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环境治理氛围更加浓厚。在报纸、电视、网络等省、州、县各级媒体上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各类会议宣传、小手拉大手、文明劝导、演讲比赛等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成新闻媒体宣传、会议宣传、社会宣传等多层次、全方位宣传的良好格局,营造了浓厚的治理氛围,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是专项行动更加深入,常态治理机制初步形成。2010年,先后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牛皮癣”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治理城乡环境迎接油菜花节”、“除陋习、树新风、治三乱”专项行动和五一节、火把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把治理工作从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延伸,从县城向乡镇村庄延伸,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进一步拓展、巩固和深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六乱”治理成果。
四是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越西知名度显著提升。
22010年以来,全县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建设通省达州的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共识。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建设进程加快,滨河大道为主的“一纵四横”建设、县城主要道路“黑化”改造、新文化体育广场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完工;滨河公园建设和河堤治理、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老城区四条道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开工,加紧推进;城市房地产蓬勃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全面提升,树立了越西新形象,提升了越西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县人民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自信心。
五是风貌塑造统筹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和乡村风貌塑造统筹推进,全面完成拆除和改造县城新大街临街不规范防护栏和立式店牌;全面完成县城新大街道路“黑化”、路灯“亮化”、建筑立面“美化、亮化、净化”和店招店牌改造,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县城新大街破烂不堪的脏乱差形象。全面完成南箐乡小相岭至梅花乡打土村公路沿线风貌塑造工程,全面完成小相岭村、苏呷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五里牌、广洛、南山等环境优美示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七进活动载体丰富,文明卫生素质有所提高。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县级机关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社区干部和学校师生文明劝导活动、“除陋习、树新风”演讲比赛、“卫生示范家庭”评选等为载体的“七进”活动丰富多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
3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等活动成效明显,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有所提升。
七是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显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机构、人员、经费”三大问题初步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保障、目标考核、工作奖惩和环卫保洁等长效机制基本健全,越西县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乡镇环境综合治理监察队等常设机构相继成立,建立了城镇环卫保洁“政府主导、财政补贴、有偿服务、市场运作”的保障机制,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八是督查问责机制健全,暗访督查工作更加到位。建立了“暗访—曝光—问责”联动机制,实施“一通报二诫勉三责令辞职”的责任追究制度;县人大、县政协分别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视察,听取专题汇报,充分发挥了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县监察局、县治理办、县爱卫办联合开展例行督导检查;每个季度随机组建暗访督查组和考核组,开展交叉检查、明查暗访、工作考核等不拘一格的督导检查工作。通过加强暗访督查,严肃责任追究,有力的推动了治理工作。
二、正视问题,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践充分证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县城和乡镇的“六
4乱”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只是阶段性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边远村庄的“六乱”治理仍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城乡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没有健全,巩固成果的难度很大;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从先进地区的工作情况、从广大群众的期盼三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个别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个别驻县的垂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个别乡镇和部门漠视新闻媒体曝光,有些突出问题在县电视台曝光后,仍不整改或整改不力。
二是责任落实上还有差距。大部分乡镇没有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村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治理薄弱环节细化分解任务,没有形成分片负责、分段包干、责任到人、门前三包等明确的责任机制;个别专项行动的牵头部门工作不够主动,执行力差。
三是拓展延伸上还有差距。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仍然停留在城区主要街道、“五镇一乡”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停留在集中突击的阶段,向基层、偏远乡村拓展延伸不够,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仍不到位。
四是群众参与上还有差距。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较差,“干部扫地、群众观望”的现象仍未改变。广大群众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县城新大街、步行街等部分群众乱倒垃圾、乱倒污水问题仍然突出,这种现象在乡
5镇和村庄仍然较为普遍。
五是城镇管理上严重滞后。城镇建设加速发展和城镇管理严重滞后的矛盾非常突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五镇一乡”等重点集镇规划滞后,城镇管理意识淡溥,车辆乱停、垃圾乱倒、广告乱贴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城乡乱占滥建现象非常严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七进活动,在提升文明卫生素质上求新突破。最大限度地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提升全社会的文明卫生素质是巩固和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的根本途径。“七进”活动各牵头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履职,敢于负责,加强机构建设,细化各自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步骤。要结合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统筹安排好具体活动内容,继续深化每周五卫生大扫除活动,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上狠下功夫;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文明卫生家庭和文明卫生单位评比等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七进”活动,力争再出亮点、再出成果。
14八要坚持不懈地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在工作推进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是促进治理工作常态化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具体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强化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职能化管理,把各专项行动治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岗位和人头。要着力加强城乡保洁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健全对治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党政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的内容,在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时,注重发挥治理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强化督查和问责,将原来单纯的督事,转变为更加注重督人。县纪委监察、县治理办要加大督查督办频率,狠抓反面典型,对典型问题一律公开曝光;对不在状态、不认真履行治理工作职责的,坚决实施责任倒查,及时按照规定进行问责并给予组织处理。
同志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今年的工作任务更重、工作要求更高、工作压力更大,全县上下一定要毫不动摇地把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定要倍加振奋精神,一定要倍加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局面,为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越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