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支行发展问题提出建议
篇一近些年,特别是金融开放以后,各类新兴银行层出不穷,这给传统四大国有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生银行,人员新、观念新、设备新,政策灵活多变,朝气蓬勃,但缺点是没有太多业务经验积累,容易忽略潜在风险,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网点占有率较低,不易在金融界扎根散叶。而素有元老之称的四大国有银行呢,情况则正相反,老员工多、观念保守、设备陈旧,更新换代较慢,政策既成,制度不易变更,但突出优点是网点多,百姓信赖认可,业务经验丰富。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不断涌现,同业竞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银行对于客户资源的争取甚至演变成不择手段的掠夺,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更有甚者为了实现更多的收益,不惜以半欺骗的方式揽存增收,或者有意模糊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对某些业务服务事项及费用在未告知客户的情况下肆意变更,给客户造成了一定损失,导致投诉量激升。这些都是各大银行存在的共通问题,但却深刻反映出了经营者的一种浮躁心态,这种心态在当今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态,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见到百年经典企业的原因之一。
很多银行为了在业界能够有一席之地,整日不断地追逐,不断地创新,变着花样吸引众人眼球,但却忽略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储蓄客户来说,首先,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存款安全性。其次,存款是否能够获得真正增值。再次,存取是否随时方便并且快捷。这三点,如果做不好,不能让百姓百分之百满意的话,其它一切附加服务都显得毫无意义,苍白无力。目前,大多数银行都能做到存款的安全性,除了极个别情况出现意外导致一些损失,在这方面各行都有着相对流程化的管理,但对于安全保卫,仍需提高防范意识,不断完善。但是,后两点却是很多银行做不到的,这让要求其实并不高的老百姓也很茫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银行满足不了,而不断地总在推销那些百姓并不太需要的东西。诚然,这些银行,并没有真正看清核心竞争力到底为何物,遇到问题总喜欢绕着走,选择回避,另辟新径,掩埋自身短处。殊不知,基础打牢,创新才能得以真正发挥,起到锦上添花之美。
对于对公客户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就两件事。第一,要贷款支持的时候是否可以及时批准,以解燃眉。第二,批准以后,是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走完流程发放到位(当然中间手续最好不要太繁琐)。但是反思一下,又有多少银行能够真正认真做到这两点呢。
银行在不断创新,成长过程中不妨经常回头看看,重新思考一下客户内心最原始的最单纯的服务期待到底是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通过不断的回头看,不断地修正和整理业务流程,不断地更加贴近百姓切身需要,并且诚信的诚实的进行营销,那么,我相信,在群众眼中,这样的银行一定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善于抓住服务本质,才能赢得人心,有了强大的人心作后盾,才能稳坐业界第一把交椅。
篇二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加快。但作为商业银行基础管理工作之一的金融统计工作,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发展的新形势下,需抓紧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体系。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以求切实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生命力,促进其增强服务金融体系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商业银行总分行统计信息传递不畅。商业银行总行负责全行统计系统的管理,相关程序的开发,模板的编写等;分行在使用总行下发的程序时,不了解具体的数据提取流程,当出现问题和错误时,一旦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容易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同时,一级分行上报的部分报表数据质量较差时,总行往往由于不信任下级行上报的数据,而放弃使用下级行报表。总行对基层行数据情况了解不充分,以及总分行之间单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很容易压制下级行的能动性,最终导致互相得不到支持,造成统计工作上下不通畅,存在需求与支持脱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1.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虽然商业银行目前使用人民银行公布的统一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数据统计,但是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统计数据无法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