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扶持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农村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贫穷性、生活质量上的低水平性、政治上的弱影响力、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和危机承受的高脆弱性决定了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上的弱势性。这种形式下,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摆脱生活上的困境,解决现有的难题。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金融扶持,使其弱势逐渐的改善。
关键词: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机构;金融扶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在整体政策上、战略上和资金上等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越显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尽快使他们摆脱困境。这已然成为了经济界一个重要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
从经济学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农村弱势群体。在农村中那些经济水平低、生活上极度贫困,可获取的社会发展机会较少,社会资源占有率非常有限,就业困难、生活负担沉重以及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且自身能力无法改变现状,需要国家或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的农村居民的集合。
1.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
农村弱势群体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农村居民中劳动力缺乏,家里的存款很少甚至没有,进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具不全或老化,家中的土地面积狭小,作物收成欠佳,而需要社会救济和帮助的农户。
(2)在农村中先天或后天的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伤残病人、老人等群体。
(3)因职工下岗、人员失业等社会原因引起生活艰难的农民。
(4)家中有多个正在上学的学生而使得生活困难的家庭。
2.农村弱势群体的特点
(1)经济上的贫穷性。从经济学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上的贫穷性。任何一类农村弱势群体,都必然地存在经济贫穷。多年来国家、政府一直在关注弱势,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然而大经济上说弱势群体的现象尚未遏止。城乡收入初次分配的巨大差距,加大了农村弱势群体的贫穷,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弱势程度。经济上的贫困性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在其他方面也不由的处于劣势。
(2)危机承受的脆弱性。弱势群体在经济上已经处于贫穷状态,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经济、心理等方面的更大压力,他们无法承受危机,一旦遇到危机意外,他们的承受力就显得格外的脆弱,只能等待外力的救济和援助。正因为农村弱势群体危机承受的脆弱性,增添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扶持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的资金供应量远远小于需要量,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从资金量上说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蔡勇: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问题.企业导报.2009(2).
[2]张媛媛: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模式研究.河南大学.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