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电力体制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山西省的电力体制改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银行借贷模式和行政性的补贴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需求。针对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多集中于体制、价格、技术以及微观企业等方面,鲜少有从金融支持角度进行探讨。文章以金融支持为切入点,在介绍金融支持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创新融资方式和建立电力期货市场的角度,探索金融如何支持我省的电力体制改革。

关键词:金融支持;电力体制改革;山西省

一、引言

我国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探索始于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与电力部双规运行机制的确立。之后,随着电力部撤销、国电公司成立以及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颁布,我国的电力行业逐渐摆脱了“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政企分离、厂网分开和主辅分开。2015年3月,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下称“9号文”),明确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售电侧市场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逐步扩大增量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2019年5月29日,随着《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的出台,山西省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在落实中央“9号文”的基础上,着力破除能源体制机制束缚,扎实深化我省的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是我省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在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银行借贷模式和行政性的投资补贴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需求。针对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多集中于体制、价格、技术以及微观企业等方面,鲜少有从金融支持角度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以金融支持为切入点,在介绍金融支持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探索电力供应链金融模式、电力融资租赁模式、市场化债转股模式、创新融资方式和建立电力期货市场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支持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

二、金融支持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

(一)金融支持主要集中于少数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资本具有逐利性和避险性的特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金融资本只会集中在少数大型龙头企业。而处在成长期的小规模电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通过信贷或者上市方式得到资金支持。一方面银行选择贷款企业多会考量贷款的风险水平,一般而言,国字头的电力企业更会得到银行资本的青睐;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中小电力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概率也比较低。一来资本市场的融资周期较长,无法解决中小电企目前的资金困难。其次,很大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混乱,投融资部门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缺乏专业性和整体性。另外,对许多企业而言,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多是一种变相“圈钱”的方式,只会进一步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投机性。

(二)金融支持主要以长期贷款为主,融资方式单一。目前而言,我省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以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为主。单一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融资需求。电力行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方式因其具有低风险、低成本的优势,可作为电力企业融资的不错选择。但由于内容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对于电价倒挂的我省电力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内部融资的不足,电力企业只好寻求外部融资。我省电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很少,目前a股38家上市企业中只有漳泽电力、通宝能源2家电力企业。而对于大部分山西电力企业而言,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信贷融资。信贷融资的方式,会加大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提高电力企业的杠杆率,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利润收益水平。

三、金融支持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由于电力行业的主体不断放开,电力行业的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扩展,从单纯依靠政策性投资拨款,到运用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再到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等内外部多种融资渠道并存。但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的融资渠道已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电力行业的融资具有建设时间长、周期跨度大、灵活性差的特点,企业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装备技术改造的升级,对资金投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投资企业起初的自有资金难以满足投资需要,且通过母公司进行内部融资的几率并不大。由于电力企业普遍存在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因此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传统外部融资手段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很小。充足的资金流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才能盘活电力企业资金流,缓解电力企业融资紧张局面,不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我省电力企业应在传统的融资渠道(行政性财政投入与银行长期贷款)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方式。提升电力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参与多方的“共赢”;精准发力金融租赁服务,弥补传统贷款模式的不足;推行市场化债转股,撬动社会资本更多的投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闫晓宏.我国电力行业创新融资机制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2)

[4]尹于.我国电力行业创新融资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9)

[5]纪鹏.山西电力交易机制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