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时间:2009-04-1400:08:08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0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作者简介】
刘媛,女,经济学硕士,天津天狮学院,讲师,任教于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系,天津市武清开发区源泉路15号(301700)
【摘要】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
thedrawbacksandcountermeasuresoftradeprotectionism
underfinancialcrisis
abstract:internationaltradeprotectionismhaslongbeenahottopicon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withtheaccelerationoftheprocessofeconomicglobalization,theeffectofsomeoldmeasureshavebecomingweaken,butthenewcontinuoustradeprotectionismhasanegativeimpacttotheworldwidecountries,especiallyintheperiodofthefinancialcrisis.basedontheanalysisofthereasonsanddisadvantagesofnewtradeprotectionismcausedbythefinancialcrisis,thispaper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whichmaybetakenbychina.keywords:financialcrisis,tradeprotectionism,globalization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抬头的原因
2007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恐慌与危机传染到全球各国,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严冬期”。随着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深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加强对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保护,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再次出现,令世界贸易组织、各国首脑及专家表示堪忧,在前不久结束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和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均纷纷发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呼吁并表达了积极推进多边自由贸易的合作意愿。
经济衰退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根源。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一国经济衰退,其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必有抬头,而当前的情况正激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增速明显放慢的迹象。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两次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4.1%下调0.4个百分点至3.7%。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走低,预计美国08年经济增长1.4%,增幅较07年下降0.4%,而欧盟和日本已经在今年第
二、三季度分别出现了0.2%和0.1%、2.4%和0.4%的连续负增长,预示欧盟和日本经济已步入衰退。
同样,我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也受到了较大冲击,虽然部分专家学者对于接受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考验以及连续五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并作出中国经济未受很大损害的判断,但事实是我国经济也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世界银行在11月25日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季度报告中已将先前对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9.2%调整为7.5%,是19年来最低。
金融危机本身不仅正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扩散和蔓延,而且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和扩大。面对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各国决策者倾向于保护本国制造商并采取严厉措施限制进口的做法将会成为其外贸政策选择的最大可能。
二、金融危机下不可关闭“贸易通道”
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各国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本国经济,或通过采取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来设置有形壁垒,或通过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构建无形障碍,但这些措施不但无易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因美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令人记忆深刻,而同样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美国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使这个当时在国会议员眼里可以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妙药成为后世学者认为的“最大的错误”。许多经济专家和学者都把此次危机与29年大萧条相对比,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把全球经济送入更加低迷的惨痛教训使各国政府都对当前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倾向感到担忧。深入分析当前的危机背景及根源,已与70多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很大差别,此时选择关闭“贸易通道”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比30年代更惨重的冲击。首先,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各种要素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加速了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球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国际化”商品。如果某国实行贸易保护,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保护措施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其次,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的迅速萎缩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拖累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在过去长达15年时间里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征。据相关计量分析资料表明,从长期来看,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弹性较大。我国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8150个百分点,这种强烈的关联性作用必将导致在我国出口出现大幅缩减时,经济将严重受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尤其是占中国出口额近50%的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遭受重挫,一旦主要三大贸易输入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将会使我国出口面临丢失半壁江山的可能,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第三,危机下一国或多国集团的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使世界经济更加恶化。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了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类似的报复政策。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就曾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并争相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因为表面上看美国率先搞贸易保护主义,原来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能够占有国内市场,但是美国也有外贸出口部门,其他国家会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也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最后每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都局限在本国内部,造成世界整体经济进一步萎缩。
第四,贸易保护会破坏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经济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世界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而且其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程度。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产品。例如一部手机的生产,它的芯片来自美国,主板由台湾或者韩国制造,而组装却是在中国。正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下,手机这件产品才能以更经济的方式完成,销往世界各地。而贸易保护必然会打断全球化所形成的生产价值链及正常的分工体系,这将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倒退。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各国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体系的构筑。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各国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作为参与者,各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不会被淘汰。虽然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变向解读贸易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在人们对发达国家建立的诚信体系受到质疑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这不仅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总之,贸易保护不仅会造成世界贸易额的急剧下降、各国间贸易摩擦加剧、货币流通混乱等问题,还会使世界各国陷入深度不信任的怪圈。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恢复的全球经济会因贸易管制而进一步恶化,甚至会牺牲各国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曾做出的各种努力。
三、中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显然对解决危机是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并不排除某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而背弃自由贸易协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和贸易大国,面对可能来临的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保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贸易的影响,针对别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要制定相关的预警和应变预案。我国应在密切注意危机扩散趋势的同时,对于各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重点出口国贸易政策及隐蔽性贸易壁垒动向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根据当前形势酌情制定几套相关的应变预案,防止出口贸易增长出现过度下滑,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相对平稳发展。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需增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三是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大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价值地位。要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四是发展多元化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合理出口区域结构。我国要进一步降低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稀释美国进口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效应。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五是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扶持相关出口企业,促使外贸的整体格局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六是因地制宜创新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并在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将主要力量放到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上。
从长期来看,要避免贸易保护带来的冲击,关键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的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微观基础的再造。这是应对此次危机的着力点,也是把应对危机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结合起来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崔正强.灵活应对贸易保护主义[j/ol].中国财政,2008(3):70-71.[2]冯科.解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几何[z].国企,2008-10-24.[3]李关云.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潮来。[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0-07.http://usstock.jrj.com.cn/2008/10/0701162221550.shtml.
[4]李细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15)37-38.[5]刘继森.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2年(7):55-56.[6]刘军红.应对金融危机扼制贸易保护主义[n].人民日报,2008-11-26.[7]张璟.经济危机或唤醒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不是良药是毒药[n].广州日报,2008-11-19.[8]中国贸易金融网.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eb/ol].2008-11-09.http://news.sohu.com/20081020/n260129166.shtml.
第二篇: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newtradeprotectionism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泛指一国运用各种手段保护本国出口、限制外国进口的政策和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又兴起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措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但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对我国这样出口贸易规模巨大且仍在扩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影响更是巨大。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策略探讨影响分析
2014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143912亿元,增长4.9%,201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总值为6.57万亿元,增长0.9%,总体而言,我国出口总量规模较大且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对于我国的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特点,从而分析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概述
(一)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普及和成熟,各国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经济荣衰,各国政府为支持各自国家的发展,各种以环境、文化、民族利益等为名的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各国政府面对的政治经济压力持续加大,于是越来越多国家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这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贸易逆差加重但面对后来居上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竞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发达国家常常更为普遍。
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死灰复燃也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使得公司节约了成本,优化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稳固了自身的扩张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成了贸易逆差和贸易摩擦肆虐的温床,为各国重拾新贸易保护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常见形式与特点
不同于以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以非关税为主,在形式和名义上更具隐蔽性,但却更有影响力。常见的有以技术法规政策等形式出现,通过严格技术体系增加进口难度的技术贸易壁垒,以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等为借口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及以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蓝色贸易壁垒。
与旧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具独特个性,所谓的”新”,是因为它主要是依赖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手段,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名义上的隐蔽性以及更加深远广泛的影响力。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不利于出口增长。新贸易保护主义常表现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环保等借口凭空拔高贸易壁垒,意图保护本国企业与市场,这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出口必然将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点利用数据可以佐证,2013年我国出口货物总额同比增长7.9%,而2014年为3.4%,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多,技术含量较低,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标准的技术规范、检验检疫和环保要求,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出口收到了明显冲击。
(2)加剧贸易摩擦。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所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数量多年来长居世界之首,继2009年美国对中国轮胎发起双反调查案以来,我国的无缝刚钢管业、纺织服装业、玻璃行业均遭遇贸易摩擦,损失惨重。金融危机爆发后五年以来,世界各国出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法规政策保守估计逾三百条,几乎均被坚持执行至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遭遇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四十起贸易救济调查,设计钢铁、机电等多个产业,以美国发起的案件数量为最多,发达经济体总计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7起,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为22起。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纠纷一如既往以外,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拉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程度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也进入了新阶段,面对新形势下家居的贸易摩擦,需要新政策来应对。
(二)积极影响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增加量出口的困难,倒逼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在要素价格上涨、传统优势流失的压力下以创新与人才寻求新的出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环境保护标准。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首先,我国应当多参与多边贸易机制进程与谈判,积极为本国争取权益,敦促世界各国平等协商谈判,建立、完善更加开放、公平、公正的贸易秩序和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为我国企业减少、避免遭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
其次,政府要健全贸易保护预警、协调机制。对于国际政策、法规要组织人力、物理、精力花力气研究、吃透,并及时公开、宣传相关信息,加强对企业的舆论引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帮助与救济。
(2)做好行业建设。作为介于国家与企业之间中观层面的重要联系纽带,行业协会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时科发挥的潜力巨大,值得挖掘。组织有力的行业协会,首先自身经营管理得当,决策、协调机制健全,针对贸易摩擦,着眼全局,组织企业对抗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行业应对能力,同时也要完善、提高行业标准建设,为全行业生产水平、市场份额的提高做出努力。
(3)企业积极应对。首先,面对贸易摩擦企业应当积极应对,不怯于出席应诉,而应该利用相关国际法律条规应对,不放弃为自己伸张权利、争取利益的任何机会。其次,应当积极开拓市场,对于出口企业来讲,稳定原有国家市场和客户固然重要,然而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动荡的今天,积极开拓新市场、分摊风险无疑是更为有利的选择。此外,本质上来讲,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生产技术与管理才是应对的根本之策,以更强硬的实力、更高质量的产品打造更响亮的品牌,无论贸易保护如何进行纷繁复杂的变身,都难以动摇其根本。
四、小结
本文针对后经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现状,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形式和双重影响金星路简要分析,并基于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肖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2011,.
[2]孙宁宁.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4.
1、继续促进安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过去安徽在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方面,进步明显。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每年都能维持在90%以上。但是,从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以看出,安徽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第一,在提高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同时,要逐步提高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比重。第二,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近年来,安徽在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器零件、陆路车辆、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金属制品出口方面的能力加强,且领先于除纺织产品外的其他出口商品,这与安徽近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安徽要鼓励这些具有创汇能力的行业在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加大相关机电产品出口,以促进出口创汇。此外,近些年,安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不少进步,可以鼓励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第三,对于一些附加值不高而安徽又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的产品出口,如纺织产品,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品牌建设等来提高该类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其出口创汇能力。
2、统筹各市出口发展。在安徽省各市出口发展中,合肥遥遥领先,而省内其他城市出口创汇能力较弱。政府应该统筹各市发展,根据各市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鼓励和支持各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相关产业,使其产品在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安徽省内各市要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等建设带来的机遇,发展壮大各市支柱产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要以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为目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这样,在对外出口中才能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提升出口创汇能力。
3、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注意到安徽对美国出口增长较快,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这使安徽在对美出口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外汇收入的同时,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依赖也在逐渐增强,这样容易因发生突然事件而导致重大损失。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对安徽扩大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安徽应在保持对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的同时,逐渐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此外,由于安徽出口集中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2013年为例,安徽对这三大洲的出口总额占比78.87%,所以安徽在扩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同时,要注意开拓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4、丰富安徽出口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促进贸易的达成,国际贸易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贸易方式,如:经销、代理、加工贸易(又包含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对销贸易、寄售、展卖、拍卖、招投标、期货交易、电子商务、无纸贸易等。{3}而安徽对外贸易方式集中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在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比较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且不包含境外加工贸易)主要是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实现的。因此,一方面,安徽应当在提高一般贸易出口额的同时,努力提升一般贸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另一方面,安徽应当加快传统加工贸易(不包括境外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加工贸易全面转型升级的基础,而具有销售控制权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主体。此外,安徽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到国外投资办厂,可以在绕过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促进安徽省的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等的出口。除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还存在如上所述的许多其他的贸易方式,随着贸易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新的贸易方式出现,以服务于对外贸易。安徽应丰富对外贸易方式,提高其他贸易方式在安徽对外贸易中的使用,使安徽出口更具活力,促进安徽出口不断发展。
注释:
{1}2007―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段出现的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安徽统计年鉴。
{2}2009―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段出现的数据是基于相关年份的安徽统计年鉴数据。
{3}根据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其中总会伴随着各种周期性、历史性和体制性因素的约束和影响,这需要
我们不断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经济金融改革中面临的新
情况、新问题,从战略层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