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
路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信用社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从失地农民困难、金融支持必要性、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体系缺位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在政府支持失地农民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可以从小额信贷、理财新品、增加就业渠道、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来构建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持续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
一、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必要性分析
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大量农用地被征用,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催生出失地农民这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据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004万公顷,人口数为122389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1公顷;xx年测算的耕地总面积为12708万公顷,人口数为12762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0公顷。5年间耕地面积减少296万公顷,若按照人均耕地0.10公顷计算的话,5年间增加的失地农民为2960万人,每年就会增加592万人。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未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80%”。按照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要征用农民土地近300万亩,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新增失地农民420万以上。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内,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人以上。光靠政府财政补贴失地农民长期生存所需资金,显然不实际,因此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长期生存发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失地农民根据土地地段,每公顷分别予以22.5-75万的土地征用补偿金,短期内能满足生活需要,但只能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一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让农民握着一生中难得有的一大把钞票,除了激动,更多的是疑虑。许多农民认为补偿金再多,一旦花掉,就再也没有了,而土地则不同,有耕耘就有收获,吃饭问题是有保障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生活无靠的艰难境地。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下降较大。许多以前不必买的东西现在必须通过购买获得,加大了日常支出。水、电、煤、通讯、交通、子女教育等家庭费用开支明显上升,但据调查,某县因经济发展,使21036户76377名农民失地或部分失地,失地面积2110多公顷,有42409个劳动力失地失业。失地后的人均纯收入为1314.3元,比失地前减少296元。特别是近期煤、电、水、粮、油、肉、蛋及副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难以找到工作的压力,致使许多失地农民的心理、生活负担加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失业现象普遍,在向非农转移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专业技能,就业门路窄,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飞跃,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但收成甚微。微薄的土地补偿费连数年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创业资金更是缺乏。
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失地农民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排头兵应积极探索和增加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失地农民发展。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让农民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农村信用社应当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贷款额度小,贷款难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物价持续增长,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授信额度仅1000元,最高5000元,期限多为1年。贷款额度偏小,期限过短,难以满足失地农民的创业需要,失地农民对万元以上大额贷款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业务品种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缺乏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信贷扶持品种。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户信贷需求满足率偏低,不足50%,比普通农户信贷需求满足率低40多个百分点,为解决失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探索新的贷款方式。
农村正规借贷难
与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农户相比,失地农户人口流动性大,地域间迁徙频繁。农村信用社对此类贷款要求苛刻,广大低收入和处于创业阶段的农民拿不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从而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成本过高,严重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失地农民因贷款难,而纷纷转向民间借贷,目前农村95%的融资来源于民间借贷。造成了农村金融高利率、高风险信贷环境,若任其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市场将被逐渐挤占。因此,需要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为失地农民提供方便合理的信贷服务,使农村借贷逐渐正规化。同时,联合农村集体建立对失地农民的信用评价体系,净化农村信贷环境。
对“三农”贷款利率缺乏优惠政策
从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情况分析,农户贷款少有优惠利率,农村信用社自身收益最大化,其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上浮利率基本在基准利率的50-80%幅度,这种做法虽然暂时增加了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但影响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户负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亏损严重,效益较低,运营成本高,高利率仍难以满足农村信用社对利润的追求,优惠利率几乎成为空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的体制改革,降低运营成本,为农户低利率贷款创造条件。
资金大量外流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风险大、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使得资金向农业投入的力度逐渐减弱,源源不断的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贷差等渠道弃农而去,流入到城市或非农产业。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市场大规模压缩基层经营机构,其未撤并的农村网点吸收的大量社会资金,都向城市转移。农村信用社作为重要的支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明显不足。如厦门市xx年6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81.39亿元,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仅为全市贷款总额的3.6%,其中支农贷款占总贷款的83.29%,仅58.73亿元,供给总量明显不足。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信用社经营理念滞后
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理念与农民资金需求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仍滞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实行“扶贫式”的支农,重点仍是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而对失地农民缺乏有效支持。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信贷员对农业贷款、农民贷款存在偏见思想。一是不愿贷。贷款笔数多、余额小、经营成本大,加上失地农民流动性大,贷款管理难度大。二是不敢贷。一方面失地农民还贷来源不明确,贷款的风险较大,加上贷款责任制,使得部分农村信用社和信贷员不敢冒险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应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增加对失地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失地农民的方向
完善失地农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失地农民既不能适用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政策,也不能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小额贷款的待遇,更难以得到信贷市场准入及利率优惠政策的支持。央行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金融支持失地农民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失地农民信贷政策。同时,金融机构应根据辖内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失地农民的信贷服务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为失地农民的创业发展提供金融政策上的保证。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完善现有信贷产品功能,扩大小额农贷经营范围,支持失地农民信贷,特别是要根据失地农民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开办失地农民小本贷款、创业贷款、低利率贷款和与财政支持联动的贴息贷款,满足不同层次、多向发展的失地农民创业需求,为其提供资金供应平台。此外,民间金融源于基层,服务基层,监管部门应适当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管制,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和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模式,排除农村高利贷,建立“五户联保”、“整贷零还”的贷款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贷款、还款难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积极推出失地农民理财新品
失地农民的补偿金一般都投资于购房、教育等消费,很少投资基金、债券和保险类理财品种。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推出新型的适用性强、增值率高的金融理财品种。如“重点项目集合委托贷款”,它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新型金融理财产品,它能使每一位农民通过这种“委托理财”的方式投资港口、道路等重大市政项目以获得较高的回报。推进城镇化进程,势必新建各类路桥,收益极为可观。投资此类项目风险由政府承担,期限一般为4年,年收益率可达4.65%、4.98%,为失地农民短期不需要使用的资金提供货币增值空间。同时,信用社可以联合保险公司开发新养老保险产品,以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确保家庭的和谐幸福。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失地农民再就业渠道
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迁移至城郊,也带来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村信用社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特别是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以增强企业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增强技能,相信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必将得到更大的拓宽。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已有众多学者做了研究,可以包装、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中小企业信贷金融产品,设计符合市场和农信社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
提供创业资金
从国内外研究及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鼓励创业也可以成为解决实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与村委员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失地农民的信用评价等级、创业项目可行性及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给项目市场前景好的、信用良好的失地农民提供“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总量控制”的贷款。同时农村信用社设立人员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失地农民创业过程进行指导,发现困难并即使帮助解决。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失地农民创业上要争取政府帮助。将失地农民针对性地分层次、分创业项目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群体,组织专家、教师对其进行辅导,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德国政府在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如对失业人员进行细化,分别使用不同的金融支持措施,以提高资金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李莹.当前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对策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xx(8).
2、陈晓玲.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面临的六大矛盾[j].技术经济,xx(9).
3、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对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金融,xx(16).
4、景兆辉.应高度关注失地农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j].西部金融,xx(10).
5、霍玉霞,张俊杰.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思考[j].企业家天地,xx(4).
6、王永谦.论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xx(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轮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前些年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撤并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逐步减少。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管理后,贷款权上收,对基层信贷资金投入减少,弱化了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相反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壮大,在县域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真正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所谓“基本职责”,是指履行自身职务所赋予的职权与责任。作为信用社员工,从事着不同的岗位,履行的职责也不同,但都应遵循其基本职责。一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信用社的规章制度就是铁的纪律,必须严格的全面执行。作为信用社职工,时刻处于金钱的包围中,要时时警醒,做到清廉纯洁、一心为公,杜绝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既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信合员工。遵纪守法、两相结合,才能促进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否则,信用社就会遭受损失。二是忠于职守、热爱本职。信用社员工既是目标任务的制定者,又是具体业务的操作者,当然也是经济利益的创造者,职工是否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关系着目标任务能否完成,关系着业务进度的快慢,关系着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合格的信合员工,只有结合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忠于自己的本职,热爱自己的本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竭诚服务、维护社誉。竭诚服务,就是要对客户提供诚挚,热情,周到,耐心,主动的服务。它关系着企业的声誉和经营效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再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点,几年前,一位老人到几家银行要求兑换他积蓄的大量硬币未果,最后到济南工行某储蓄所顺利兑换,后来他将所有存款全部转到该储蓄所。这曾是全国金融系统学习的典范。所以业绩和荣誉都是*竭诚服务换来的。作为信用社的员工,还一定要具有“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信用社曾经在整顿合作基金会时遭受到一定冲击,社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信用社经过极大的努力才重塑了形象,挽回了声誉和信誉。“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合员工,一定要更新观念,不断进取,要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技巧,诚挚的工作态度,细致文明的工作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维护集体的荣誉。四是协作互助、顾全大局。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大集体,他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相互配合,协同一致。而作为
信用社的合格员工,就应该时时想到信用社这个整体,处处围绕信用社的整体功能而实施职责。不能发生内耗,要为集体着想,以大局为重,协作互助,发挥整体功能。
所谓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不可能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甚至会影响信用社整体发展。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信合员工,在思想政治方面就应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民主法制的观念,要有锐意改革的意识。知识技能素质则包括文化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技巧。这些知识技能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理论向才能的转化。合格的信用社员工就应该具备这些知识技能。试想,如果一位缺乏文化知识的员工,他怎样在工作中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执行规章制度。怎样掌握统计方法,理解财务分析。怎样合理运用理论去解决工作问题。如果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技巧,那他怎样应付各种不同岗位的需要,怎样为客户服务,为“三农”服务。职业道德修养应该说是前两者由员工在职业活动中融通运用而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荣誉、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是它的基本构成。合格的信用社员工一定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信合形象和人际关系,才能促进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充分发挥着支持“三农”发展的职能作用。综上所述,要成为农村信用社这个大集体的一名合格员工,就必须坚持上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基本职责和基本素质都紧紧地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同样,只要农村信用社的员工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他就是一名合格的员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员,一定要不懈努力,从细微做起,从点滴做起,日臻完善,坚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合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