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
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尽管模式各异,但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综合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方面:
1、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目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除单纯簿记型金融中心外,几乎无一不同时是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如新加坡港处于东西方海运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之一,2002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0万箱,仅次于中国香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最繁忙港口。纽约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同时,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要有适当的时区地理位置,如香港与新加坡都恰好处于纽约与欧洲金融中心交易时间联系处,可以保证世界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2、以国内或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都达到相当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几乎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化与金融的国际化、自由化水平都较高。
3、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空前的成交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市场结构需要非常完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充分发育,这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4、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如伦敦国
际金融中心光外资银行就有500多家,纽约有380多家。只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品种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5、宽松而严格的法规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国内金融要宽松得多的金融环境。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6、所在国或地区的政局十分稳定。政治稳定性也将影响到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的安全性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其融资与贷款能力。
加入wto在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因中国金融业的不适应而带来巨大挑战。我国入世后经济结构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给金融业造成程度不同的间接冲击。为此,在过渡期及入世后应调整我国金融业发展方针和政策、实现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趋利避害。
一、入世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入世后,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我国的频率将加快,总量将加大,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合理调节更加复杂,通过市场手段调控宏观金融以及国际资本的供求成为必然手段。因此,入世对利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都会产生强大的外部推动力。放宽利率限制将促进市场以自己的力量配置资金,给我国金融业引进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进程。其次,入世将打破国有金融机构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我国已将先对内开放作为一个原则: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首先对国内民间开放。我国已明确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这些原来的垄断行业应是题中之义。
再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本,与国际资本流动相伴随的不仅有资本的形成,还有人力资源的开发、知识技术的转移以及市场的开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减少或消除国别之间的金融壁垒,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
此外,金融开放采取的是“请进来”的方式,不仅将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而且会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引入外国金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从而带来强烈的竞争与示范效应。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
(二)尽快培育市场体系,实现本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封闭运行下的完善性,然后通过不断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和利率、汇率机制、使市场开放后能够具备基本的抵抗、缓冲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开放秩序,让市场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