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一直是我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扶贫工作对我国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金融主体,农商银行对国家的扶贫工作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银行的扶贫工作是国家所明确的重大扶贫工程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该扶贫工程的进行,必须对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加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加以规避,从而推动国家精准扶贫的实现。

一、农商行在助推扶贫中的作用

农商银行扶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于扶贫及脱贫工作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在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金融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银行通过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推出系列扶贫产品等可以实现对贫困对象的帮扶,助力国家脱贫工作的开展。

(一)赋予扶贫目标以发展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重点主体在农民。响应国家扶贫工作的需要,农商银行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出系列金融产品以帮助重点扶贫对象实现脱贫。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产品来帮助农村贫困对象,主要是帮助想要发展却没有资金基础的农民主体。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贫困人口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扶贫模式,为金融扶贫工作的进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赋予贫困农民以新内涵的生存发展权。基于农村小额信贷政策所展现出的生机与积极作用,目前农村小额信贷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有着深远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二)实现政府、银行及扶贫对象在扶贫工作中的融合。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精准的扶贫策略,不断地与政府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了解政府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此外,在扶贫对象对扶贫政策的认识方面,通过银行的政策宣传可以使扶贫对象对政府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简而言之,银行作为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帮手,能够为政府政策与扶贫对象之间搭建桥梁,使国家的政策有效落实,使人民积极配合政府的扶贫政策,实现政府、银行、扶贫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三方之间在扶贫工作中的有机融合。

二、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中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风险控制是银行自身工作中的底线和基础要求,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一旦在风险规避上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将是整个经济市场的动荡。农商银行的扶贫工作虽然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具有政策性,但是银行在金融扶贫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具有自主性,因此,金融扶贫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风险。

(一)扶贫市场相对恶劣的信用风险。与普通的商业银行贷款不同,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下的小额贷款政策具有政策性、优惠性,在考虑信贷利润、信贷数额的基础上,在信贷主体的审查方面是相对开放、宽松的,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是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相较于大环境下的贷款者的信用审查程序,政策扶持下相对宽松的信用审查给农商银行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银行资金的流失,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对银行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造成这类风险的原因既包括重点扶贫对象的农村环境下相对恶劣的信用,即扶贫目标认为银行的支持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其所应得的,不愿意归还,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银行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银行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客户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扶贫工作后的资金回转。

(二)银行一味追求信贷数量造成的风险。在实践中,很多农商银行为了未来可见的巨大经济效益而一味追求贷款总量的增加,相应的放松贷款的审查与风险测评。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农商银行为了抓住国家优惠政策,大批向扶贫对象发放贷款,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缺乏系统的风险预测与分析;其次,银行在扶贫工作中组织结构的设置及人员的安排上缺乏融合性。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混杂无序,甚至多项程序相互杂糅,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整个贷款流程不清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成晓毅,刘旭超.次贷危机对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警示——基于结构中介理论的分析新金融,2010(07):41-44.

[2]袁玥.我国政府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张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