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探讨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积累和投入,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农村的金融结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金融配置效率低、金融发展滞后等。文章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关系
我国农村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显著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制度、僵化的观念、政府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比如二元结构体制使得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村投入少、产业化经营基础薄弱、政府缺乏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指导、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分割的体制,实行“二元化”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学家逐渐展开对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通过金融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二者存在的关系,并提出加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措施。
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恢复阶段。在经历了长期封建统治、半殖半封的社会压迫、帝国主义侵略、连年展示等的创伤,我国农村经济百废待兴,使得建国初期农村经济处于极度落后的局面。建国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修正,农村经济面貌得到初步改善,为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单一计划经济阶段。1956年开始,我国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城乡统一实行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率在1960年达到最低(-16.4%),在1964年达到最高点(12.9%),二者相差近30个百分点,可见当时经济发展波动非常大。三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1978年至1990年,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四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发展的阶段。1990年以后,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但是“三农”问题逐渐凸显,农村经济增长呈现平稳中略有下滑的趋势。纵观以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进而总结出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局部生产过剩、非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发展是经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农村金融的发展要靠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同样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79年至1993年,此时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恢复和成立新机构时期,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市场竞争力逐渐激烈。二是1994年至1996年,这一时期的农村金融转向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目标,相继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三是1997年至2007年,尽力了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后,强化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下面我们谈谈农村金融规模,以贵州省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信贷规模也而在不断拓展,有力地带动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贵州金融机构每项贷款总额为21.63亿元,农业贷款仅占9.34%,1989年农业贷款上涨到10.8亿元,但占总量的7.57%,2005年,农业贷款上涨到179.11亿元,占总额的7.77%,虽然每年数字都是刷新最高纪录,但是农业贷款所占百分比却越来越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丁志国,徐德财,赵晶.农村金融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吗[j].农业经济问题,2012(09).
[2]李春霄,贾金荣.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06).
[3]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