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人民时评
人民时评:让青春力量创造更好的中国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确乎是当代青年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革故鼎新的当代中国,仍然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又逢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校园,参加同学们纪念五四的诗会。尽管那场与国运相关的青春记忆,距今已95年,但这个日子,在不同年龄的国人心中,总是那么激情飞扬,喷薄着青春的气息。
95年前,有一群年轻人,为了扶大厦之将倾,救民族于水火,聚集在一起吼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年轻的声音响彻中国、响彻世界,让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穿越百年而犹有回声。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沉重历史的老大帝国,开始激扬青春的转折瞬间。刚刚剪掉辫子的国人惊愕地发现,原来被漠视的孩子们的声音值得倾听,原来老朽之国在革故鼎新之后,亦有望成为“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的“少年中国”。
近百年间,五四精神从未泯灭。这是一个既洋溢着青春、热血、真诚、悲壮,也掺杂过谬误、平庸、曲折、迷惘的百年。在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会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会有如此奇迹般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个变化还在令人惊奇地持续,它变化的方向、力量与速度,取决于这一代中国青年每一天所作出的每一个选项,在精神与现实的诸多层面。
志在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当代中国,仍然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不计得失的赤子心肠,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诚然,这一代青年,既背负着梦想,也纠结于现实。在庸常生活的消磨下,是用妥协、麻木甚至算计来走完无聊的人生,还是用理想、坚忍的赤忱去开拓、创造你脚下更美好的世界。先贤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唯以青春之我,方能“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来自这一代青年人的答案,并没有让人失望。5月1日,11名不同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出公开信,“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再沉默了。我们,并肩,向暴恐分子出拳。”青年,就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同一天,上海两名年轻消防员,在救火中被气浪从13楼推出,坠落瞬间,他们手拉着手。他们的牺牲令人痛惜,也让我们感动,90后的青年已经在为父兄的安全赴汤蹈火。人们在转发烈士钱凌云喜欢的一句歌词,“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这首歌还有另一句词是,“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确乎是当代青年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鲁迅先生就说过,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我们的社会,既有像红柳、格桑花那样扎根西部的年轻奉献者,也有让教授们痛心疾首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既有埋头从现在做起的改变者,也有陷入负情绪泥潭而难以自拔的抱怨者。
是让青春梦想绚烂绽放,还是让势利因循的野草疯长。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给一群年轻人的回信中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青春的正道。
哲人有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所谓“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赤子情怀,不只在于生理年龄,更在于心灵和行为的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年轻人和年轻的心境都弥足珍贵。唯有梦想,唯有担当,才能创造更好的中国,让青春与理想与天不老,与国无疆„„《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5日05版)
新京报:“心的接力”,愿这温暖可被“复制”
这次跨越千余公里、连接两个城市、牵动众多机构的救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范例;也在提醒诸多公共部门,如何让这样的生命接力成为常态化的制度。
这是一场“心的接力”。5月2日下午16时55分,一颗心脏离开了脑死亡的21岁主人叶劲,被装入冷保温箱送往桂林机场,南航航班提前15分钟起飞,并提前35分钟降落首都机场。当晚20时53分,这颗心脏被急救直升机送抵北京安贞医院。23时12分,主刀医生宣布,22时30分,受心者、12岁江西男孩小包心脏已恢复跳动。
时间就是生命,这样一个常识,在这一场心的接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从青年叶劲的心脏被取出,到最终植入男孩小包的体内,在短短的5小时35分时间里,这颗堪称伟大的心脏,动员起了桂、京两地医院、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城市交通等诸多部门全方位协同配合,并最终顺利实现了完美对接。每一时间节点都及时到位,事后读来,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这样入榫合缝的故事,很有一些传奇的色彩。也足以说明,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为了公共利益而全力以赴的驱动力,只要事情确实紧急,信息足够透明,沟通能够顺畅,很多时候,相关机构、组织之间的协同动员,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但要让这样的幸运得以“复制”,还有赖于一些临时举措,被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细看这次生命接力的过程,有些环节,就要感谢常态化的机制。比如,北京交管部门的“一路绿灯”,就得益于交管部门与医疗急救部门建立的24小时联勤指挥机制——交管部门指挥席接入120、999应急指挥系统,能实现紧急救助信息共享。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警车为急救车开路、交通民警疏导车辆腾出“救命通道”,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有专家认为,由于很多行业、部门的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用信息“孤岛”,导致黑名单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就应该尽快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将信用之网织密,使老赖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哪怕改头换面,也难逃法网。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无论普通公民,还是企业,乃至于政府官员,都必须守信。谁当“老赖”,谁就要付出应付的责任。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每个人不敢失信、无法失信,也根本就不想失信,才能打造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其实,在信用为王的时代,诚信就是好口碑,就是真金白银,就是金不换的气质与魅力。守信是最好的通行证,讲诚信一路畅通,可为人生增值,可为事业助力,何必失信。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把诚信当成第二张身份证,随身携带,永不舍弃。牢记“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把诚信视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