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转贷研究
一、ifad农村金融项目在我国实施现状
1、ifad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8亿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是最贫困人群,占整个最贫困人口比例的75%,而农业是他们生存的依赖。为此,1974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关于建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的协议》,决定成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简称“ifad”)。该基金会旨在通过扶持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尤其是资助其粮食生产,提供相关的优惠贷款,以消除当地的饥饿与贫穷,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的三大机构之一,ifad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帮助,一是针对粮食生产设立了长期、短期和政策支持项目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二是以消除贫困为目的,贷款给贫困地区的个体农户和乡村妇女。ifad基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创始基金;成员国捐款;特别捐款以及投资收益,ifad的资金使用方式有两种:赠款和贷款。其中,赠款项目比率不超过当年工作计划中贷款和赠款总额的10%,贷款项目则更加注重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帮扶。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亿多贫困人口受益于ifad。
2、我国与ifad的合作
我国加入ifad已有34年,作为首家在我国境内开着捐助活动的国际机构,ifad与我国有着大量的合作项目,而作为该基金会的c类成员国,我国入会早期交替享受中、高度优惠贷款,此后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后,2008年起转为享受中度优惠贷款。ifad援华贷款项目众多,主要涉及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农村信贷、培训、扶持等方面。目前,ifad已在我国开着了21项贷款项目,使31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帮扶县区190多个,覆盖省份达21个左右。我国也成为ifad的最大受益国之一。
二、我国ifad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
ifad在于我国的长期合作中,产生了以政府转贷和农村信用社转贷为主导,非政府组织转贷为辅的三种转贷模式。
1、政府转贷模式及其优劣
该模式由政府主导完成,即由财政部或者农业部先将ifad贷款转贷给省级政府,再省、市、县、乡(镇)政府层层签订转贷协议后,由省财政厅逐级转贷下去。由贷款人依协议完成并承担相应责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支持的非信贷公共支出则由相关受益单位或者群体共同偿还。政府转贷模式的优点:一是定位准确。ifad贷款针对是最贫困的农村人口,政府并不直接属于某一特定利益群体,其确定贷款对象更加客观,更加侧重扶贫开发;二是贷款客观。作为公权力的实施者,政府拥有全面、精准的官方统计数据,对农户的情况更为了解,其决策更具针对性;三是便于提供方便。贷款产生的问题可以由政府出面协商,争取最优惠待遇。然而,政府转贷也存在弊端。一是无专门机构把关。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各级政府关于ifad转贷工作的参与人员来自于政府自行、临时组织,因而缺乏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二是缺乏贷款操作经验。贷款是专业的金融问题,政府主导的转贷缺乏专业信贷人员操作,导致因对操作误读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弱化信贷意识。农户将信贷误解为国家扶贫救济金,缺乏还款、信用等经济意识;四是附加条件过多。政府转贷时多要求抵押担保,从初始排除了最贫困的群体,不利于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开展。因此,2002年起ifad逐步减少了政府转贷。
2、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及其优劣
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由ifad独立在我国试点展开,双方同意ifad转贷部分项目资金给农村信用社,由其通过市场化运作转贷给项目区农户。例如秦岭山区农业发展项目、桂西扶贫项目、甘肃省农业综合发展项目等等。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的优势:(1)信贷操作人员专业。农村信用社是专门的金融机构,拥有专业的信贷人员和专业的操作平台,转贷流程专业合理;(2)有利于培养信贷意识。通过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农户不再会将其看作是政府的扶贫资金,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贷款、还款意识;(3)贷款形式灵活方便。农村信用社将ifad转贷与小额信用贷款结合起来,贷款形式灵活,手续简便,方便了贫困农户贷款;(4)抵御风险的能力强。金融信用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保证了对ifad转贷资金的有效管理。当然农村信用社转贷仍然有不足:(1)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构,有着其自身利益,转贷时与ifad的宗旨目标并非完全吻合;(2)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高于政府转贷利率;(3)金融机构不完善,信贷人员数量于市场需求相比仍然不足。但就目前,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是ifad在中国活动的主要模式。
3、非政府组织辅助型模式
为了弥补农村信用社转贷和政府转贷的缺失,ifad设立了专门针对农村妇女和贫困村落的特别转贷,即“妇联转贷模式”和“村级发展基金模式”。妇联转贷模式对于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全面推进农村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发放贷款人员有限,回收管理贷款难度大等问题。另外,“村级发展基金转贷模式”有利于培养农户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但由于贷款规模的限制,并不能满足贫困农户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短期内发展前景不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7、强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部ifad资金约束强化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对ifad农村信贷项目资金管理,通过制定管理该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原则、对象、条件和方式等,明确界定贷款对象;通过制定贷款程序、利率、期限等,切实约束贷款的任意性;通过加强对贷款的档案管理、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等,保证贷款不被滥用、任用。
8、强化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建设之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信誉度是维持资金链运行和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于农村信贷业务来说,信用文化是金融业扎根于农村的土壤。要通过宣传、法律、政策、教育等多种手段,着力改变目前农村信贷中存在的农户信誉意识薄弱的状态,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村落信用评级等方式,为ifad农村金融项目运行提供良好的信贷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