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重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降低了基层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和机构间均实现了互联互通,快捷方便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初步建成;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速度大幅提高,尤其是农村合作社新系统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各金融机构的神经末梢,主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市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信息化网点更加稀缺。

(二)农村金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营业网点逐渐收缩至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较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其支农作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实力不断壮大,营业网点较多,由于先天实力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至今仍没有纳入全国结算渠道,电子银行没有上线,而且虽然县级金融机构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乡镇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几乎为零。各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银行开展业务,推动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二、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推进,县域网点大量撤并,导致县域信息化主体和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加剧了城乡信息化资源不平衡。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金融信息化进程缓慢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投入占整个银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总体发展速度依然相当迟缓,研发能力薄弱,远远跟不上金融服务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深化金融业信息安全。在现代银行的各类风险中,信息安全风险是唯一能够导致银行全部业务瞬间瘫痪的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做好信息安全发展规划,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趋势

通过不断对农村金融信息化的科技攻关,将使保定农村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持续发展的可靠根基。实现保定农村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实现多渠道电子银行业务,开展客户中心、网上银行、atm、pos、电话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来服务“三农”。从人才、技术流程等方面建立主动防御的纵深信息安全体系,建立了设备层、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的信息安全机制。壮大科技人员队伍,加强人员信息化培训。最终把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水平、金融服务与创新能力推进到发达水平,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经济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