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金融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迅速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的金融业在面对着新挑战的同时,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只有推进金融重组,整合金融市场,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的金融业也才能更好地参与和适应国际间的金融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金融业和国外金融

业的差距与实行重组的必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是中国承诺入世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世纪的挑战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对于加入wto后的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积极应战,主动适应,重新组合,大胆创新,既是我国加入贸易组织的整体对策,也是中国银行业入世后的长期发展战略。根据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我国加入wto后,更大程度上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放松外资银行或合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我国在加入wto后,将在5年内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包括零售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经营。这势必给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

尽管我国经过20年的金融改革开放,国内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又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竞争力难与国外大银行匹敌。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我国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国内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同外国银行业相比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在国内银行业的重组改革中,已开辟了成功的先例。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和资产经过重组,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构合并、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甄选,组成了全新的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持续动荡的不利市场环境下于2002年7月如期上市,取得了不俗的超额认购和较高的定价,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成功重组的一个范例,并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先河。作为中国银行海外资产的主要部分,“中银香港”借助于香港较为完备的金融管理体制和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率先重组上市无疑是中国银行业实现改革的一种较好的模式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商业企业,国有银行要确立自身有效增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这一长远目标也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重组改革的目标,即通过重组改革,建立真正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实现规范合理的运作机制,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自身的盈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银行业重组的使命应超脱于单一的股权结构变革,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银行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