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调研
⒈具有公益性。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由政府投资经营,在管理上实现行政事业管理,水费收入也为事业收入,经营依靠地方财政补贴。目前,国家对该行业仍给予一定的扶持,以使之与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协调,采取诸如加大资本金、国债转贷以及财政贴息等优惠扶持政策。
⒉投资数额较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供水项目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投资数额较大,虽然国家已明确了供水价格的确定原则,允许它获得一定的合理利润率,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供水价格的确定必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相关联,必须顾及企业及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水价长期偏低,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生产企业处于亏损或保本微利状态,使得贷款偿还期及投资回收期过长。
⒊市场需求呈稳定增长之势,行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水是生活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扩大,城市人口在增加,经济总量在增长,对自来水的需求也在加大。同时,城市用水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生产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下降,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得供水需求量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变小,需求相对稳定,在价格水平不断趋于上升的同时,生产企业经营业绩趋好,行业经营风险较小。
⒋行业经营垄断性强。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我国对供水行业的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地区还是由地方政府垄断本地供水经营权,供水项目的建设也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即使在投资多元化以后,行业经营仍带有较强的垄断性。
二、行业的宏观情况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现状:
水的生产与供应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市政公用事业范畴。很长时期以来,城市供水作为一项福利事业,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造成大部分自来水公司亏损而不得不由政府进行补贴。为扭转供水行业的亏损局面,国家对供水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开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中心对企业进行改造,建立水务市场机制,改革水价确立方法,并逐步放开国内水务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
“九五”末期,全国供水能力已达到多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达到亿立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万立方米。我国现阶段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⒈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⒉供水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
⒊城市用水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用水持续减少,生活用水量(生活服务与居民用水量)持续增加,预计到××××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将各占。
⒋城市供水由量的增加转向到质的提高
⒌城市供水企业总体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期向经营管理期过渡
⒍水价改革促进城市供水市场化
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城市供水水价管理办法》对水价的确定规定了“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并指出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为净资产利润率的,于是许多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水价开始大幅提升,用以补偿供水和水处理的成本,供水行业经营逐步市场化。
――国家关于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及建设部《城市建设行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十五”计划》等相关规划,到××××年,全国将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亿立方米,日新增城市供水能力万立方米,新增乡镇供水能力亿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将达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由目前增至;到,全国供水能力将达到~亿立方米。据初步预测,“十五”计划时期,我国城市供水将投资亿元左右,按照政府规划的供水目标,至年,我国在供水行业至少需要投入多亿元,以达到将饮用水生产能力提高的要求。
三、行业的贷款情况、质量情况
从目前行内的信贷统计分析,我行在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贷款余额为亿元,其中城市供水亿元人民币,污水处理亿元人民币。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率。全国个中心城市行的贷款余额为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不良率仅为。从目前情况看,该领域整体贷款质量虽然低于全行平均水平,但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的贷款质量却远远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呈现出贷款质量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⒈合理的水价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投资利润率最敏感的因素之一。目前水价由基本水价和代收费用两部分组成,代收费用主要为污水处理费,近几年基本水价调升幅度不大,污水处理费上调较多,在一些地区污水处理费已超过基本水价。我国目前实行的城市水价机制,价格与价值尚不能统一,水价须经当地政府批准,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内,城市供水价格还不能按国家计委、建设部的两部制水价完全到位。因此,评价项目时,要对城市可能达到的供水价格水平进行评估,使供水企业能获得稳定的经营收入,如水价达不到项目经营的最低要求,则要有成本补偿和合理的财政补贴,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营的还本付息。
⒉与在建项目匹配的水处理工艺技术
尽管不同的技术对投资成本影响不大,但技术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处理水质标准;在满足水质的同时,是否能够满足水量的要求;工程有无长远规划等因素对项目的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在选择水处理工艺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等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以使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⒊经济的生产规模
供水设施的建设,既要考虑规模效应适当留有余量,又要根据投资效果作好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控制投资规模,避免生产能力过剩,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大多数项目都存在着生产规模大于实际需求的情况。
⒋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与城市供水管网相配套。
评价供水项目能否成功,不仅要对水生产部分进行详细测算与评估,更要掌握城市现有供水网络状况,匡足供水管网改造所需投资,要将生产与供给通盘考虑,防止水生产出来,却输送不出去的现象发生。
⒌尽可能充足的水源
水源是水厂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若当地有大量较方便的取水源头,不仅可以节省投资,也使水厂持续生存、发展有了较可靠的保证。
五、城市自来水项目贷款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建设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⒈项目建设与经营风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⒉在贷款担保方面,大多数项目采用水费收费权质押的担保方式,但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因此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质押效力及变现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⒊由于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严,而污水处理费是在净水价中收取的,这将对水厂水费的收取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对水厂项目进行贷款决策时应对污水处理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细加分析。
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国家政策提倡利用中水,中水的广泛使用会导致整体用水量的下降,虽然会通过价格体系调节各个水处理环节的经营效益,但必须认真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