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不足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格局,且对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体系的缺陷引发的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对此我们对某某某县金融机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剖析。
一、某某某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某某某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支农服务领域,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2005年来,某某某县农业贷款余额为地××××××××*万元,是2000年农业贷款余额的47倍之多,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58.55%。比2000年提高近45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某某某县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某某某县作为拥有23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总体上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一般企业的发展相似,都要经过起始创业、发展成长及品质提升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一般表现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一是大多数企业产品加工仍然是粗放式经营,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二是产业化的程度仍然较低,规模偏小,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二、三家,没有形成真正上规模大企业;三是产品品种单一,雷同较多,未形成合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2、资金不足仍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瓶颈。近年来,某某某县农业产品市场呈现较好的发展形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很多企业的投资意愿、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碍于资金有限,自筹不足,借款无门,失去了很多投资机会。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为家族式管理模式,风险隐患大;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财务报表或财务数据失真,金融机构根本无法了解其财务状况;三是抵押不足,担保又难。企业没有充足的抵押品,或其信用状况不透明,难以找到金融部门认可的担保人等等。
3、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足。一是服务主体弱化,机构单一。就目前某某某县而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构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农发行更多的是承担国家政策性的粮棉油收购,属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其他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业务职能并未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重点又逐渐脱离农村,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的贷款;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资金有限,力量不足,孤军奋战,很难承担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任;三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收信贷审批权限,几乎成为功能上的储蓄机构,存款大部分上存,抽走一部分农村资金,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形成对农村信贷资金需求量的刚性增长与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的矛盾;四是农村金融机构结算渠道不畅,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主要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重大信贷支持的农村信用社,几经改制目前只实现全区联网,且不能办理外汇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