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是顺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提高党的能力和增强党的活力的一个有效举措。面对新形势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客观分析、主动应对,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采用了“招标”方式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在当前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并使全区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参与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

1、在“互动”的基础上公开招标

一是思想达成共识。通过下发《关于采用“招标”方式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实施意见》、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和途径,明确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大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同时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采用“招标”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是实施以“争先、领先、率先”为主题的“先锋工程”的具体办法,是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生机与活力、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的扎实保证,从而思想统一、精力集中,为此项活动的深入推进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行动达成同步。上下联动是扎实推进这项活动的关键。全区各级党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把主要精力和行动落实到选定项目上来。区委组织部着重做好组织协调、帮助引导、推广宣传、总结评比等工作,专门落实责任人和责任科室,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和引导,建立了相关考核评价体系,把项目的选定和推进作为衡量各个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并纳入评先创优的考核内容。区各直属党组织也认真按照要求,及时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分管书记负总责、亲自抓,组织委员(政工科长)具体抓的工作局面。领导机制的完善,为活动的深入推进和扎实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是目标达成同向。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更是形成合力的前提。着眼“整体推进”,我们确立了采用“招标”方式推动组织工作创新、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引导和督查力度,确保全区形成上下齐心、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区各直属党组织围绕活动实施意见,着力做好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具体实施、抓好落实,注重总结、完善提高等四方面工作。同时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和下属党组织的建议、意见,及时进行分类、归纳、汇总、分析,立足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认真选定贴合自身实际、解决现实难题、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投标项目,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投标方案,努力为竞标作好准备。

2、在“自愿”的基础上公平竞标

一是数量上不作上限。指定数量,就可能出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限制数量,则可能会打击部分基层组织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因为数额有限而埋没一些基层组织的创新思路。为此,我们着眼于提供公平的机会、广阔的平台,明确直属党组织上报的投标项目数量不受限制,只要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有创新思路,有投标意愿,都可以拟定投标方案,参与竞标。全区20个直属党组织共递交投标方案48个,其中14个直属党组织递交投标方案达到了2个以上,区文教局递交13个。

二是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上不作统一规定,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自主创新。我们着眼于多种形式、多点开花,明确项目的实施主体可以是区直属党组织,也可以是其下属的基层党组织。区直属党组织承办的项目,由其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承办的项目,由其具体实施、推进,但责任主体不变,仍由区直属党组织负责指导和督促。据统计,递交的投标方案中,区直属党组织承办的有31个,基层党组织承办的有17个,分别占投标方案的65%和35%。

三是内容上自主选择。赋予基层党组织自主选择的权利,才能取得“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党建工作格局。结合全区基层党组织党建基础、实际问题各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15个组织工作重点项目作为参考,同时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明确各级党组织可以选择、参考实施意见中提供的重点项目,也可以立足自身特点,标新立异,自主选定招标项目。在递交的48个投标方案中,共有10个是自主创新的项目,如青龙街道的“党管理人才的新探索”、红梅街道的“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宣传组织群众的能力建设”等;有些则是围绕参考项目,进行了延伸、拓展和细化,如茶山街道浦前村、文教局根据组织部提供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分别确立了“创建学习型党员”和“党员学习积分制”。

3、在“双赢”的前提下公正开标

一是注重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是其生命力所在。项目具有切实的可行性是实施项目、取得实效的前提。评审小组首先立足项目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层面,对48个投标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对具体措施不细、实际操作性不强、难以起实际效果、没有创新性、现实意义不强的方案,首先予以淘汰;对具有现实意义和推进价值,但思考不到位、措施不具体的方案,予以保留,肯定其思路的同时要求投标单位进一步深入思考,进一步细化推进措施,使项目的思路更加清晰、成熟,操作性更强。

二是突出前瞻性。前瞻性是创新的重要特征和体现。在首轮可行性评审的基础上,评审小组就项目的探索创新的合理性、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具体措施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评审。对一些措施扎实细致,但内容缺乏新意、探索性不强的方案,在淘汰的同时,建议基层组织作为巩固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对那些富有创新性、带有前瞻性、具有推广价值的方案,予以肯定和支持,并对项目的具体推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基层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取得预期成效。

三是坚持对比性。对比是好中选优的有效方法。评审小组对投标方案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对于同一内容众多单位竞标的,考虑各个单位党建基础、党建领域的不同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承办单位。对于同一单位竞标多个项目的,为了保证其集中人力、精力和物力抓好重点项目的推进,选定总数不超过2个、最适合该单位的项目,同时建议其他的项目由各直属党组织作为自己的重点项目予以试点推进、逐步推开。对于仅有个别单位竞标的项目,在进行可行性、实效性等方面综合考量的基础上,立足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考虑丰富创新工作的内容、覆盖更多的党建领域,尽可能保留。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质量是改革创新成效的关键。我们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在“三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一是要高起点谋划,确保选定项目的高质量。在创新项目的选定上,立意要高、思路要宽,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是要高标准推进,保证项目推进的高质量。在推进中,要坚持边做边改进,边总结边完善,不断完善措施、丰富内涵;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好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避免“虎头蛇尾”。三是要高水准推广,保证项目推广的高质量。要在总结提炼“点”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点”上试点与“面”上推开的差异性,抓住成功经验的精髓和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成熟完善的推广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点”的导向作用、标杆作用和辐射作用。

3、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导促共举”

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创新,导促并举至关重要。一是要带动。要从自己做起,注重自身工作的改革创新,时刻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与胆识,敢于承担改革创新的风险与责任,在各项工作中带好头,起好示范、导向作用。二是要促动。改革创新不竭的源泉,来自于基层干部群众无穷的创新智慧。因此,我们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积极倡导、鼓励、支持基层进行改革创新,营造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从而激发基层的创新激情,促使基层组织自觉、主动、大胆地进行工作创新。三是要联动。要加快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使相关部门职责明确、通力合作,不断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改革创新的指导、引导和督查。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当前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使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身投入改革创新,努力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