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三违 [浅谈煤矿“三违”的产生与防治机理]

摘要。煤矿生产给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煤矿“三违”行为是全国煤矿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与职工的生命健康。“三违”现象已成为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三违”整治,也就成为了煤矿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煤矿“三违”治理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每次违章行为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要想从根本上消灭因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坚决制止“三违”行为。无论是具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的《煤矿安全规程》还是各个煤业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三违”管理标准》都是事故发生后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防范措施。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1.影响三违的心理因素

根据本人从事煤矿“三违“管理的多年经验对煤矿“三违”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对煤矿“三违”人员的工种、思想、年龄、家庭因素等进行全面了解,大致可将影响煤矿“三违”人员的心理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1逞能心理:

有些矿工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工作会有一种自豪心理,会感到很满足、很幸福。还有些职工为了在工友、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为了逞一时之勇而做出违章的行为。还有些技术型职工对设备的性能与原理不是了如指掌而是一知半解,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思想在作怪,做出违章的举动,这种心理多发生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或对技术有一定水平但不十分精通的电钳工等技术型职工身上,当我们遇到这种现象时,身边的工友一定要起到互保联保的作用,及时提醒组织这种逞能心里的蔓延,绝不能顺水推舟任其发展。

1.2从众心理:

曾经看到过其它工友用这样做就盲目的跟着学,不去分析别人那样做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注意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让不同的人来做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忠告工友们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干工作不能盲目跟着学,要多动脑,多思考。

1.3焦虑心理:

这一影响“三违”行为的心理因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农忙时节、节假日等时段职工容易出现焦虑心理。因家中有事而急着下班,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回家办事等导致违章作业。基层区队在这些时段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工作任务尽量做到宽松适度,禁忌强制限制职工的休班时间或加班加点的现象的发生。

1.4功利心理:

有些基层区队为了激励班组多干活,在制度制定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很高的收入,完不成目标任务就会扣钱,这就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冒险冒进的违章现象。区队在制定激励性措施时要统筹考虑全面把握,引导班组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班组之间的恶性竞争

1.5懒惰心理:

懒惰的思想意识引起懒惰行为的发生,认为规章太烦琐,操作太麻烦,费力、费时,就私自简化工作程序,弱化安全设施,该走的路不走,该用的安全设施不用,消除懒惰心理必须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针对员工素质较低特别是操作技能较低的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员工达到“知、会、懂、能”。过硬的技术和游刃有余的操作水平能让作业者得心应手的驾驭安全。

作者简介:

高彦清(1985-),男,河南洛阳人,2007年毕业于郑州工业安全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现就职于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新桥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