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改进建议
及改进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是由于前期基数较低,社会经济资源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依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一)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形势严峻
中小企业先天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融资金额小、收益低等特点,在发展初期都面临诸如规模经营能力弱、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高、前期投入回报率低等现实问题,加之近年来总体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在经济周期调整的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外贸形势变化等使得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商业银行在审核中小企业贷款中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对内部风险控制的影响,造成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部分中小企业转而借人民问资本用于生产经营与项目投资,在经营风险加大时无法承担民间融资的高额利息,甚至在资金压力下部分中小企业脱离主营业务,参与担保公司、典当等民间融资活动,由发展型借贷转变为放贷型借贷,从而累积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系统风险。
(二)商业银行专业化经营存在内部难题中小企业一般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账外经营、账外资产与账外负债等行为,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商业银行在掌握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时需要大量细致的调查棱实,这不仅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核查经验,也要求商业银行制定详细的审查流程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无形中增加了审批所需时问,造成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单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较小,客户资源和业务数量的积累过程较长,造成交易成本高、单笔业务效益小,尽管商业银行也会出台相应的中小企业业绩奖励机制,但和大企业大规模的贷款相比,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仍然不高。
(三)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有待完善
除商业银行外,中小企业融资环节还涉及担保费、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因素,如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由原来的2.5%上涨了3%,涨幅20%,单纯依靠银行降低利率、减免服务费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担保公司、评估公司以及其他部门的收费标准存在较大随意性,中小企业在与其议价过程中往往无法取得主动权,从而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在宏观制度方面,目前征信系统尚未完善,不能帮助商业银行准确获得中小企、世资金信息,在发生金融纠纷时,也存在司法诉讼执行难度大、抵押登记管理漏洞多等问题,难以保障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使得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政府部门政策缺位
由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清收压力大、执行难,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出台关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风险补偿机制等差异化监管政策,导致商业银行在监管政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考核下难以降低对中小企客户的准人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也相对较为严格,商业银行设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分支机构审批没有相应的政策优惠,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针对担保公司、评估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较为详细的收费政策,造成这部分服务体系缺乏监管。
二、改进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更多地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由于信息方面的劣势以及收益成本的不对称,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要在根本上解决巾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明确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组织体系中的定位,适当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市场条件,在流动性、风险管理、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目前国家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和风险监管措施,增强中小金融机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正向的中小企业贷款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奖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和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的引导督促作用,科学评估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实际效果,积极探索评估信息面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发布的渠道、形式和范围,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多途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规范发展表外融资业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将盘活的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级支持,继续做好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建多元化投资参与、多类型经营形式并存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机制,推进制度建没,加强日常监管。促进其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化解担保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引进保险机制与银行信用相结合,提高担保能力。继续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培植工程,发挥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的合力作用,建立相关工作机制,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有效益、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为重点,对其进行全面的财务辅导,提供财务制度规范和融资理财咨询服务,使其尽早符合信贷管理和市场融资的要求,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迈入银行信贷和市场融资的门槛。
(四)建立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和独立的审批核算机制。商业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在双方合作初期以高点位上浮利率为主,并附加存款平均余额等条件控制风险敞口;在合作观察期则视还款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调整利率上浮比例;在合作成熟期,则视贷款项目进行议价,以利率为杠杆撬动企业存款、结算及个人业务,从而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多角度营销,挖掘中小企业客户的潜在利润价值。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应在在总行的授权下,建立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风险控制、审批流程和业绩核算体系,具有独立的计提拨备、风险容忍度和经营体系运行质量评价系统。同时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数据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实现“银企结合”。
(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营销中注重凸显各自特点,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探索在动产和权力上设臵抵押或质押,增加担保物品种,积极探索存货、可转让林权、船舶等抵押贷款,以及注册商标使用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股权质押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商业银行可推行供应链融资,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撑,约定由核心企业向银行推荐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分销商客户,建立联合授信额度,与核心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根据购销货物订单状况在授信额度内发放贷款。银行还可同时与市场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合作,批量开发客户群体,采取组织推荐、联保联贷,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搭建中小企业集群化服务平台,将融资产品与政府奖励、贴息及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相结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抵押物不足问题。商业银行可推出“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在设定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限额、限定产能过剩行业准入及推出类客户名单的同时,根据区域特色大力支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行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根据不同项目设计金融服务产品,且利率、流程、还款期限大多较为灵活,能够解决此类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问题。
第二篇:丽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丽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市经贸委邱伟生范世武
中小企业是丽水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扩大就业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参与社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2007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业企业单位)达1.54万户,从业人员24.94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64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2%。完成工业增加值1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全市gdp的33.3%。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2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54%。但与发达市县相比,我市中小企业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领域,还是社会贡献、富民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一)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分析,我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80%以上靠业主自筹,2007年全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用社)贷款71.81亿元,仅占企业总资产的16.7%。2008年金融形势更为严峻,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市银行资金面稳中趋紧,各家商业银行有节奏地控制信贷规模、投向,企业资金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大。一些无抵押物或找不到担保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资金需求量迅速增大,而土地房产等抵押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发展要求;企业技改项目投产后,生产流动资金跟不上的情况较为普遍。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市采取了土地回购、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积极争取市外商业银行进驻丽水开展业务、组织开展银企合作推荐活动、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较多,仍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相适应,且中小企业缺乏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条件,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二)微小企业发展缓慢,比重逐年下降。从2000年到2007年丽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增长了6.74倍,而规模以下企业工业产值只增长了29.9%,微小企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56.4%下降到17.8%。受宏观调控影响,微小企业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困难较大,新办的规模以下企业不多。同时,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微小企业使用的设备陈旧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的是大中型企业淘汰的旧设备。
(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一是多次加息后,企业的资金成本明显上升,今年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净支出增长46.8%,比同期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高出22.6个百分点。并且民间借贷利息也不断上升,丽水民间融资月利息一般在2‰以上。二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升,前8个月全市规模企业人均工资支出增长25.94%。三是土地实行“招拍挂”以后,工业用地出让价提高,如市本级每亩工业用地最低价不少于20万元;四是前三季度金属材料价格,煤、油、运费等在高位上进一步上涨,并逐渐传导到下游产业,企业利润效益普遍下滑。
(四)工业投资(技改)回升,但供地不足等因素将长期制约投资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在建工业项目674个,比上年增长28.6%,完成工业投资70.13亿元,同比增长39.3%。除市本级、景宁县工业投资下降外,其他县(区)工业投资都有增长,其中松阳县增长2.2倍,莲都区、龙泉市增长1倍以上。工业投资大幅回升主要是去年以来项目落地情况好于往年,各地通过向低丘缓坡要空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复垦要指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调整结构等多种措施,解决了一部分项目用地问题。但从长远看,土地紧缺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土地要素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同时,由于当前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趋于平稳,以及企业资金紧张的影响,相当部分企业的投资信心下降,企业改变投资计划和放缓工业投资建设速度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市中小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传统加工业以及先进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企业,其企业组织形式、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粗放型、低层次和小而散的格局。二是规模实力较弱,品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有1.54万家,但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较少,丽水的区域产品在全国、全省所占比例不高,且区域产品的产业规模不大,知名度低。具有区域特征的品牌不多。
(六)人才相对缺乏,用工难。一是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据统计,我市企业经营创业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2.45%,高中及中专的占50.02%,大专的占14.29%,本科的占12.24%,硕士、博士的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重是10.99%,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的人员更少。二是不注重培养和使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未按规定给职工办理医疗、养老、人身保险等,也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致使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使企业陷入既无法孕育人才,又不能有效招募和积蓄人才的两难境地。三是劳动力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随着我市工业总量的迅速扩张,园区内投产企业增多和本地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增大,对各类人才及用工需求迅速增加,而到丽水劳动市场应聘求职人员则出现短缺现象。
(七)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企业文化建设较差。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一些企业主还存在“怕露富”的思想,担心树大招风,“小成即满、小富则安”的思想相当严重,舍不得投入,怕投入后企业运转困难,不敢也不愿加快投资发展,这是制约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迈向合理化的重要因素。二是创新意识较差。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流于“家庭式”管理,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动力,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企业财务、安全生产等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对市场行情的分析缺乏冷静思考,常常导致其盲目投资,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多数企业产品销售方式落后。据分析,大多数企业以自行销售产品和以自行批发销售为主,以批发给中间商或以其他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不多。四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意识到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仍是厂房、车间和产品的代名词,文化、人文意识淡漠,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亲和力较差。
(八)外部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诸多因素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制约。世界经济下滑趋势日益影响外贸出口,国家连续多年的宏观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年初围绕“两防”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给微观经济运行带来不小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上升,出口退税下降和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非常困难,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行政监管比过去严格,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劳保、安全生产等规范创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制约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微小企业用地难、享受政策难。微小企业发展一度受到忽视,在政府的专项补助、融资、人才、供地等政策享受上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缺失了许多公平的待遇,使得许多微小企业多次失去发展机遇。据调查了解,我市90%以上的微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标准厂房,这严重地限制其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招工难、订单落实难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形成。一方面,我市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晚,不够发达,缺乏有效的对中小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中介服务,另一方面,现有的中介机构如一些协会的作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中介机构依附政府部门的权力余威生存,较少对企业直接开放服务。与此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也较为分散,各部门对各自管辖的中小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造成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混乱,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少关注。四是合力兴工氛围还需进一步浓厚。从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企业问题调查汇总情况看,今年企业反映的问题有110多件,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企业用地用房、招工、厂房竣工验收、融资担保、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一些共性及政策性强的问题、一时条件限制难办理的问题,有待于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破解难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
二、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1.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升级。要加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现有传统工艺,支持企业坚持“品种、质量、效益”的方针,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要加强青瓷宝剑、制笔、缝纫机、微电机、竹木制品加工、灯管、轻纺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工作。要突出产业培育发展工作,立足于市场需求,选准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日用化工和精细化工、专用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合成革等塑料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产业。要大力开发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品及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以及以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2.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落实技术创新政策,做好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推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引导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要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共同开发以创新为特点的高科技项目,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开发和对我市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二)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区位、交通、政策等优势,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市产业定位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要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企业集团开展招商引资,要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熟悉行业状况、业务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要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加快与温州、台州、金华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项目与周边城市企业实现对接,从而加快引进一批区域关联度大的产业项目、龙头项目、配套产业链项目等落户我市。要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工作,到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组织几次大的招商引资活动。推动在外客商组建丽水商会,建立丽水籍在外客商库及回乡考察制度,抓好丽水籍在外客商的回归工作,促进丽水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
(三)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发展集群产业。
1.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快推动省级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步伐。依托园区建设,抓好中小企业的集中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引导中小企业从原来的分散布局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基础设施投入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抓好《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丽政发„2006‟43号)的贯彻落实工作,促进园区建设。
2.抓好关联企业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突出抓好产业的前置关联和后置关联,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的关联效应。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和企业,力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产品和关联企业为配套延伸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快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商标注册、品牌宣传等创牌基础性工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与知名品牌的合资合作,通过参股、嫁接或其它形式加入其营销网络,做大品牌,扩大品牌经济规模。加大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区域产业与品牌的宣传培育工作,抓好区域品牌、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的申报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扶持市直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增加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建立完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方法,滚动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使更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培育梯队。有重点地培育百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在资金扶持、标准厂房、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享受有关政策。继续抓好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工作,建立健全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争取每年入库企业达到250家左右,经过引导、扶持培育后,当年上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其中本地上规模企业50%以上。
(五)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1.加强企业融资服务。要继续深化“企业联保贷款”工作,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制定鼓励企业股改上市政策,继续推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做好牵线搭桥,争取更多的丽水优质企业能上市融资。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创办担保公司,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促进银保合作,协调解决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抵押登记难等问题,提升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2.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厂房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小企业集聚发展。到2010年,争取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培育和建成一批市级以上示范标准厂房,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同时利用一批规模较大的闲置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旧厂房等创建创业基地,并对创业基地内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
3.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针,整合和规范现有中介机构。以此为基础,重点围绕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政策法律服务等建立8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加快制笔、中医药、微电机等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建进度,组织实施一批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院、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加快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充分利用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免费开展小企业培训、创业辅导、企业诊断等工作。
4.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招工招才难问题。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业主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教育投入,建立企业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市场营销能力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者经营企业的能力。二要加快中小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大专院校、职业技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优势,开展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三要鼓励企业高薪聘请引进高素质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持证上岗,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社会认可度。
5.强化行政和社会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政策贯彻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二要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各项活动。以“经济服务月”活动为载体,不断地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力度。争取省政府将丽水九个县(市、区)都纳入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范围,以解决丽水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问题。四是妥善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无棣县中小企业局
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国实施“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策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越来越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瓶颈之一。乡镇的工业用地指标非常少,导致大部分工业项目无合法用地。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越发严格,几年前的以租代征等变通做法已经不可行或不敢办。土地落实不了,一部分工业项目只能等待观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提高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市、县(区)统筹建设资源共享、
服务协同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积极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
(四)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放宽小企业债券融资条件。二是完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的分类指导,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开展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投融资业务。三是加强小型微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分散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建立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共享的、覆盖面广的征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