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2016.5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研究国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美国次贷危机使欧美消费能力急剧萎缩,使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订单锐减,由于资金缺乏,大量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非均衡增长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超过了一般贸易。改变过去对外贸易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使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和升级。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要实现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多种多样,除一般贸易外,有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多种方式,寄售、代销、包销、独家代理、租赁、拍卖、招标、投标以及期货贸易等在具体业务中也有所采用,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在各种新发展起来的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方式.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出路,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卜爱华指出经济危机使许多客户把目光从欧美国家转向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前所唯有的机遇,我国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政府方面要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应以激励为主线,强化对知识、资金、人力等各类要素的鼓励。由于多种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中小企业凭借此次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在跨国经营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在这次贸易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突出了我国粗放型外贸增长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的贸易摩擦逐渐显露出来。但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杭言勇指出,浙江省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生动案例充分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特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总之,我国进口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小企业要走出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困境,转“危”为“机”,必须树立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新加坡经济学家克里斯托佛·尼尔拉认为,中国受全球经济1
衰退的冲击比较少,对在中国进行的商业及投资活动影响也少。“中国的内需将对全亚洲起关键作用。”即我国中小企业也应该扩大内需谋求发展。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的林智钦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建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就能使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探究我国中小企业逐步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和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从而为在现实中挖掘国内外中小型企业的先进经验与成熟模式,创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新理念、新制度、新措施,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概述
(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对外贸易(foreigntrade)是特指国家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贸易活动。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信息报》援引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环比继续保持增长,加工贸易进口环比增长明显。今年4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43.7亿美元,下降21.3%。其中出口416.4亿美元,下降23.8%;进口427.3亿美元,下降18.7%。从环比来看,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2.3%、8.3%和16.4%。4月份,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81.7亿美元,下降24.8。其中出口437.1亿美元,下降23.2%;进口244.7亿美元,下降27.4%。环比来看,4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8.3%、5%和14.9%。
在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4月当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73亿美元,同比下降24.1%,环比增长8.1%。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当月双边贸易总值为237.6亿美元,同比下降17.1%,降幅小于总体降幅5.7个百分点,环比则增长9.9%。日本仍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当月双边贸易总值184.5亿美元,同比下降23.8%,环比增长10.3%。此外,4月份,我与东盟进出口总值为159.1亿美元,同比下降23.3%,环比增长8.3%;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值为13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环比增长2.3%;与巴西进出口总值33.1亿美元,同比下降7.1%,环比大幅增长51.1%。
从国内来看,广东出口同比降幅明显小于总体,主要出口省份出口环比均为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4月份,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列全国第一,进出口总值471.4亿美元,下降18.1%。同期,江苏省、上海市和北京市进出口值分别为258.1亿美元、216.5亿美元和162.5亿美元,分别下降24.8%、26.4%和26.9%。出口方面,广东省出口276.9亿美元,下降16%,小于同期总体同比降幅6.6个百分点。同期,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分别出口148.5亿美元、110.1亿美元、105.4亿美元和60.9亿美元,分别下降26.7%、25.8%、19.1%和20.5%;福建省和北京市出口40.4亿美元和38.6亿美元,降幅分别为20.6%和13%。环比来看,广东出口增长6.4%,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和北京分别增长3.9%、8%、12.6%、7.3%、9.1%和2.5%。
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
(二)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世界经济联系程度大大加强,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潮流。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和综合化、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区域贸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加强。
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3
地位也不断改善,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市场分布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三)对外贸易方式概述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每一笔交易都要通过一定的贸易方式来进行。贸易方式是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随着不同商品、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根据双方的需要形成的。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贸易方式,各种贸易方式也可交叉进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新的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方式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协定贸易方式,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
协定贸易是根据缔约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的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和民间团体签署的贸易协定。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特定地点进行交易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招标与投标、国际博览会和博览会等,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的买卖,通常采用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
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是指不按照固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非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易的较为灵活的贸易方式,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方式,如单边出口和单边进口;另一类是与其它因素结合的复合的购销方式,主要包括代理、包销、定销、寄售、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中各种不同的需要。
国际市场上的各种贸易方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适应不同的政治、经济需要而逐渐形成的,6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支付能力明显下降,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些灵活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易货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的应用日益普遍。各种贸易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可行性较强,风险较小,收益较大的贸易方式。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对外开放,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交易对象,不同的商品,灵活地采用了国际上各种通行的贸易方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由于以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为主,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贸易结构失衡。相对于货物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处
于相对滞后的局面,2008年逆差额达108亿美元。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工业生产中,装备制造业是资本技术要素密集产业,由于不具备这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产品不具有竞争力。因此在出口产品中,成套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等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
外贸出口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不协调。出口增长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桎梏,突出表现为自主品牌建设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大量产品依靠贴牌代工的生产方式来支撑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贸易发展环境趋紧。随着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销售数量及市场份额急剧扩大,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急剧增加。据世贸组织统计,1999年到2008年,中国共遭受365起,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二)国内外贸易方式的摩擦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积极转型,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引起国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摩擦,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公正地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从目前来看,某些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沦为西方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工兵,这一点在基因资源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另外,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存在利益转移问题。在国内各地区之间,这一问题可以部分地通过某种转移支付机制解决,但在国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机制。
某些国际规则不够明晰,为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了上下其手的空间。柴海涛认为,在2008年美欧对华纺织品特保争端中,中国与美欧就中国纺织品是否对美欧国内市场形成了市场扰乱、产业损害意见分歧很大,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贸组织有关规则不够明晰。
一些贸易大国存在国际贸易规则滥用的单边行为。在2008年美欧对华纺织品特保争端中,美欧在不同程度上用单方面行为取代了世贸组织规则,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则衡量,无论是在程序方面,还是在进口对国内产业损害或损害威胁的认定方面,美欧都存在违规现象,美国的做法违规之处尤其多。
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的因素
(一)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2002年到2009年,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目前正在与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
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其中,中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海湾6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与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由贸易研究等。随着一系列区域贸易安排的实施,我国对国际贸易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利等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概括1999年到2009年这1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格局变化,其特点为:(1)在努力深度拓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欧和独联体等重点市场和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我国出口市场布局渐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保护市场多元化格局;(2)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和以日本、香港、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但集中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市场间份额趋于平衡,并逐渐稳定化;(3)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和重点开拓市场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我国外贸出口总体增长速度,但市场份额增长远低于其贸易额增长,并出现份额增长乏力甚至减缓趋势。
我国之所以要制定旨在优化出口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市场战略”是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有其客观依据。首先,出口贸易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贸易依赖度较高;其次,我国贸易形态决定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影响较大,我国出口商品替代性较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第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主义的威胁。即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积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
(二)对外依存度影响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我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有益补充到举足轻重的发展过程。由最低的1982年的3129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9861亿美元,其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所占比重最高上升到5314%,超过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外贸规模的扩大。同时我们知道,加工贸易具有“大进大出”和“两头在外”的特点,其与国内的经济部门联系不是很紧密,使得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低,容易实现规模上的扩大。所以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必然会推动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加工贸易额的增加推动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但是,推动外贸依存度上升的因素除加工贸易外,还有一般贸易(包含其他贸易),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额的增加引起的呢。据国家统计局表明,1981~2007的27年间的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和外贸依存度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与外贸依存6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许多客户把目光从欧美国家转向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前所唯有的机遇,我国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我国市场多元化积极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外商投资额的增加,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尤其显著。这种影响除了表现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外,还表现在对我国贸易方式和贸易差额的影响上。国外利用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阻碍,但我国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集群式的战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小企业要走出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困境,转“危”为“机”,必须树立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内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都需要政府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在财政、金融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寻找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的途径,迅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程瑞华,扩大内需是经济稳步增长的助推器[n],经融时报,2008-07-03。[2]杭言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抱团”策略的实症分析[j];2009[3]霍治平,集群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6[4]马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5]吕玉秀.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j],现代商业.2009[6]杨继红,冯德连.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经贸.2006-09.[7]刘向尧,加工贸易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n],工业技术经济,2009-05[8]李兰;朱启荣,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08-05[9]何骏,外贸型中小企业拓展内需市场的策略[n],产业前沿,2009-07[10]kokakoa.2006.technology,market,characteristicandspillover[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43):2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