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推行公开招工制度初探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提高员工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而素质的提高,除了要加强对在职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外,还要严格把好招工“入口关”,推行公开招工制度,即做到招工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近年来,我们公司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笔者作为参与招工全过程的工作人员,从中也颇有启迪和感触。
我司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国有运输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些年来,企业呈现出了职工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人才匮乏的现象,且日渐突出。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了企业当务之急,招工也便成为企业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如何招收新员工。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招工主要是由国家“统包统配”,或企业通过“内招”、“顶替”的方法录用新员工,以照顾企业职工子女就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显然这种招工制度已不容存在。企业招工用人,必须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而我司在这方面还从未有过尝试。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用工进入机制,推行公开招工制度,由此摆上了企业党政班子会议的议事日程。
2010年8月,我司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员工,这是企业为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措施,标志着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面向社会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了确保招工质量,有效发挥此次招工“面向社会”的优势,广泛汲取到优秀、适用的人才,我司在县交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对招工全过程作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为首的招聘工作小组,参照现代企业招聘员工的程序及国家公务员的招聘标准和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按照“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考核、录用”等几个环节进行。为了增强透明度,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信息,公司在地方人才网、电视台等网络媒体发布了招工公告,进行广泛宣传。凡符合招工范围、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招工考试;不论是内部职工子女,还是其他待业人员,都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充分体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这次招收人数为20人,用工性质为合同制工人,招聘的岗位涉及会计、土木工程、计算机、法律和企业管理等目前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工种。通过报名并经资格审查后,有300多人进入了笔试环节。笔试采取委托外省市的考试院出题和判卷,邀请当地中学教师参与监考。笔试经筛选后,按1:3比例有60名考生进入面试。面试采取委托外省市的考试院出题,聘请本市有关专家组成评委组进行评分。招聘的每个步骤和结果都在“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纪委监察人员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招工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了国有企业招工用人制度改革的突破。
通过这次公开招工的初步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启迪和感触。
一、坚持举人为贤,防止任人唯亲
在招工过程中,应遵循凡进必考的总原则。通过组织笔试、面试、专业测试、技能考核等环节,汇总整理出被聘用人员各科目成绩,按照成绩名次排序和录取比例分别进入到下一个招考环节的考试和选拔,确保让优秀的既能熟知理论又能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坚决杜绝那种用人不靠德和才,只唯人情、关系、背景等因素的不正当做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坚持双向选择,防止单向承诺
在招工过程中,要将招聘岗位的要求及待遇向招聘人员公示,利于招聘人员与招聘单位相互了解,形成双向选择,签订用工合同,从而加强双方选择的自主权和制度化,确保聘用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招聘单位的合理使用。要坚决杜绝招聘方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隐瞒欺诈,有约不履等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面向社会公开招工”给企业用工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范围,真正实现了好人才能够招得进,留得住,为企业员工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提供了条件,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提供了聚集人才、开发智力的可靠保证,对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