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平顶山村水资源土地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前言
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平顶山村是平顶山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部的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角下,太子河发源于此县内第一座人工兴建的关门砬子水库,距该村上游有4公里,而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则在其下游不足3.5公里之遥,是二级水源保护地。
平顶山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环境发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日常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垃圾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观音阁水库和流域内的城乡用水水质问题。
为此,在依据《新宾县平顶山镇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平顶山村编制的水资源地保护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方案包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两部分,总投资需112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448万元,县全配套资金224万元之.一,基本情况
1.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平顶山村位于新宾县西南部,太子河发源于些不足15公里,是三叉型汇集村南,边关线,金桦线公路交汇于此,是全镇政治、经济交通的重要枢纽。
2.自然概况
平顶山村总户数960户,总人口4431人,全村辖6个自然屯;全村耕地总面积6520亩,林地面积17000亩。平顶山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因而产业优势明显,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经营为主,本村的羊汤、大豆腐,干豆腐等特色产品远近驰名,目前全村现有企事业25户,个体工商业户163家。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可达47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
平顶山村规划区内现状用地2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50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10公顷,道路广场用地20公顷,公共工程设施用地5公顷,绿化用地1公顷
平顶山村现有水利设施有栏河坝2座,暖泉子自来水泵站1座,自来水自流井源1处。
3.工作成果
近几年来,平顶山村
建设中成效显著,在工作中,他们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畅、洁、绿、美、安的文明村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花大力气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他们建设标准村部6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平顶山街内设置了垃圾箱10个,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和城管队伍,村文化室万间,文化广场2处(3000平方米)铺设油路3公里,建暖泉子铁索吊桥1座,桥涵3座,维修会级公路4公里。在文明景观带建设中,修建标准花墙1200延长米,浆砌边沟1200延长米,四旁绿化栽植绿化树2万株,种植花草3000平方米。为了,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修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1处。
2008年,又投巨资修建了平顶山栏河坝和节水渠道1500米,栏河坝上波光粼粼,的清澈水面,是平顶山村又一靓丽风景线。
目前,全村100%的农户用上了节能架空吊炕,有线电视、程控电话,6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89%的农户成为了六星级以上文明户,82%的农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以山、水、林、田、绿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在逐年有序的进行中。平顶山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谨在环境治理上总投资多达300余万元。
平顶山村于1998年始进入县级文明村行列,200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从1992年始,连续多年荣获市、县级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的光荣称号。
4.排水及环卫设施
排水:村内无集中污水处理措施,生活污水渠镇内由污水管道排放处,其余5个自然屯均为明沟排放,雨水由街道两侧的明沟排放。环卫:村内无一处垃圾填埋场村辖6个自然屯现有临时垃圾堆放点45个。
5.主要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经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平顶山村在整体环境保护上有了质的改变,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改观,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较为标准的垃圾收集场,垃圾箱数量不足,六个自然屯和生活垃圾无序排放或大多倒入河道内,严重影响泄洪,环境美观,极大地污染了河道,对观音阁水库的水质安全构成了威胁。
(2)平顶山镇中兴段虽然有排放污管网,但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已经失去了排污功能,急需重建。
(3)近几年来,由于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平顶山村的肉鸡养殖场已达9所,生猪养殖场3所,黄牛养殖场16所,这些养殖场大多数设在居民区内,存在着隔离间距不够,牲畜粪便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和人居环境,急待解决。
(4)近几年来,全村各个的侧所虽然进行了改造,但大多数的住户进行了改造,但大多数的住户仍然是旱侧,5个然后屯没有污水管网收集流和污水处理系统,卫生条件脏、乱、差,对地下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第二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场镇及村社治理月方案喜捷镇人民政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工作方案
各村(社区)两委、镇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全镇场镇及村社治理工作,着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确保11月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以治理场镇和村社脏乱差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场镇和村社环境管理,为推动全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卫生、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场镇及村社环境专项治理,全镇场镇和村社基本消除脏乱差现象,场镇“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工地乱象)和村社“五乱”(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乱排、家什乱放、畜禽乱养)得到得效治理。
三、工作重点
(一)场镇
1、镇容环境卫生。保持主次道路、背街小巷、边沟、雨水口与街面整洁,不得有人畜粪便,即时清理各类垃圾、浮土、渣土;主次道路与街面完好,道路广场及其附属设施基本保持清洁,无缺失,并按规范有序布置。大街小巷不得有“牛皮癣”。
2、环卫设施。垃圾池应定位设置,保持清洁,有垃圾清运车辆及时清理积存垃圾,公共厕所内外地面无残留粪便、无蛛网、无积灰、烟蒂、痰迹和废纸垃圾等,公厕应定时消毒,确保基本无蚊蝇蛆虫和恶臭。
3、废弃物处置。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保持运输无抛洒、无滴漏,垃圾设施应搞好消毒。医疗、工业等特种垃圾必须定期清运,运送过程不得出现丢失、遗漏现象。污水实行集中收集,收集率不低于50%,收集的生活污水应全部实施简易处理,逐步实现二次生化处理。
4、店铺与摊点。临街店铺履行“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不得擅自占用公共通道、公共场地扩大经营面积。固定摊位设置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禁止随意设置摊点。
5、广告店招。广告设置与管理符合相关要求,不得有破损、褪色、残缺等有碍观瞻现象;主要道路两侧商店橱窗和门面牌匾规范。
6、场镇绿化。绿地及草坪内不得有废物堆料,植物叶面不得有积灰;绿地地面和树干上不得有塑料袋、纸屑、瓜皮等垃圾物,绿地附属景观水体不得有生活垃圾和其他漂浮杂物。绿地附属设施不得出现影响镇容环境卫生的现象。
7、道路交通。按城镇规划、功能布局和实际需要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场设置符合相关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交通标志、标线齐全、醒目、有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规定地点停放,停车秩序规范。
8、建筑工地。建城区工地入口5米范围内应当无渣土,碎砖乱石不得超过1处,工地周边50米内应当无建筑建筑垃圾,建城区工地施工围墙和相关牌图不得有积尘,施工场地无脏乱差现象,墙体上无乱涂乱画现象。施工机械和工地内附属设施做好定时清洁工作,不留积尘、污泥等污垢。工地内无高空抛撒垃圾和渣土现象,运输垃圾渣土车辆应全封闭,进入街道前清洗车轮。地面设置草垫。施工围墙或围档保持连续封闭并保持坚固稳定。施工现场管理规范,组织有序;办公制度健全,整个施工区保持较好形象。
9、车站码头。车站、码头环卫设施齐备,符合要求,平台地面及人行坡道不得有人畜粪便、未清理的浮土、垃圾、渣土,不得有卫生死角,痰迹、烟头、纸屑果皮。客运码头附属设施及客运码头运行管理设施基本保持整洁。
(二)村社
全镇村社治理月以开展“三项治理”、“一个提升”活动为工作重点。
1、农田生产环境治理(10月22日-11月2日)。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节能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的农田清洁生产模式。推广肥料科学施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对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推广农膜科学合理使用;开展茶、果、菜、桑、食用菌等园(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居家环境治理(11月2日-12日)。(1)畜禽粪便处理及监管。大力推进沼气建设,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建立畜禽粪污治理的规范管理机制,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生产区域,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整体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综合监管;集中整改限期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因地制宜引导畜禽粪污的科学利用。(2)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尽量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尽量实现资源化、无害化。(3)庭院清洁卫生整治。全力做好农村改厕工作。结合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水改厕项目以及沼气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改厨、改厕、改圈等设施建设。教育农民注重庭园清洁卫生,改善农村庭园卫生环境。
3、乡村道路和水源等公共卫生环境治理(11月12日-22日)。(1)开展乡村道路环境卫生治理。清理乡村公路两侧、河道岸边的垃圾和杂物,重点治理路边、桥头乱堆杂物等顽疾。(2)农村机耕道整治。清扫垃圾废物,清理乱堆乱放,铲除杂草和堵塞物,种植绿化植物,进行路段修复,做好日常管护。(3)道路、渠系、水库等涉水环境整治。一是加强地表水源保护;二是加强地下水源保护;三是治理河、库、渠堤岸卫生环境。
4、群众卫生健康和环境意识提升。开展“环境。卫生。健康”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推行环境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提升乡村群众清洁卫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开展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试点乡镇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卫生村社创建活动。
四、职责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乡村专项治理月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与镇级有关部门一道,建立场镇及村社专项治理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健全有利于场镇及村社专项治理月工作的机制。各村民委员会、社区是场镇及村社专项治理月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和实施本地的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工作。镇级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一)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及镇级相关部门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工作。
(二)镇农业服务中心。按照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负责制定村社治理月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村社治理月工作;指导各村、社区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示范村(社);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开展农田生产环境治理;负责农村沼气建设,配合有关责任部门做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改厨、改厕、改圈等设施建设;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三)镇交通办。负责督导场镇及村社过境公路沿线的整治工作,重点清理沿线环境的“脏、乱、差”,抓好沿线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附属设施的环境卫生,同时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三)镇水利站。负责督导农村河道、渠道、水库等涉水环境的清洁卫生,水库水质和水土保持等工作以及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四)镇宣传办、镇广播电视站。负责制定全镇及村社治理月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大众媒体开展“环境。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场镇及村社治理月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负责本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镇中心医院、公卫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群众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对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治知识宣传;做好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六)镇环保所。负责场镇及村社群众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七)镇农机站。负责农村机耕道沿线的治理工作,重点清理沿线环境的“脏、乱、差”,抓好沿线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八)镇畜牧站。负责畜禽养殖生产区域规划,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处理,畜禽养殖环境及养殖面源污染的综合监管,因地制宜引导畜禽粪污的科学利用;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
(九)镇监察室。对各村社专项治理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效能问责;对政令不畅、执行不力、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和人员,及时发出监察建议或监察决定,依据《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严肃查处。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社区和镇级相关部门要迅速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职级管理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层层落实责任,牢牢把握“以督导促管理、以管理促措施、以措施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工作。
(二)加强督查,严格问责。镇整治办将派出督导组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的治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督查。各村、社区和镇级相关部门要以“查措施、查机制、查考核、查成效”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本村、社区、本部门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达标的要按照《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问责。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村、社区和镇级有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营造治理氛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专项治理的规模效应,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场镇及村社治理月工作,大力宣传治理动态及成效。
(四)认真总结,长效管理。各村、社区和镇级有关部门要对场镇及村社治理的工作认真总结,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措施,特别是要就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行认真探索,确保场镇及村社治理成果得到长期巩固和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县++镇++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县**镇**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项目实施方案
**镇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二月
目
录
一、实施的背景、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二)实施的依据
1、经济来源依据。
2、实施的技术依据
二、实施的目标、进度、任务
(一)实施的目标、进度
1、目标
2、进度
(二)实施的任务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三、实施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
2、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四、效益分析
附件:①**县行政区划图
②项目工程分布图
一、实施的背景、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村位于**县**镇西南方向,距**县城30公里。该村耕地面积2010亩,全村面积8.57平方公里,共有农户505户、人口2200人,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以优质果业为主。2010年,全村生产总值1410万元,人均纯收入3980元。**村位置偏僻,由于地势低洼造成该村积水严重,污水横流。在流经**镇**村的水源上游除有常年生猪存栏量260头的养殖小区外,农户家中也分散养殖大量的猪鸡鸭鹅等畜禽,年产粪便近520吨,对村庄水体造成了巨大污染,水环境问题严重。同时,由于村内无固定的垃圾存放地,村民生活垃圾随意丢放的现象严重,导致村内脏、乱、差,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1、产生大量生活垃圾。随着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塑料袋等塑制品的普遍使用和垃圾的乱堆乱倒,给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2、产生大量生活污水。人口较为众多,居住相对集聚,由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污水直排,进入河道,污染水源,影响下游用水安全。
3、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受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该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污水、垃圾集中收集率与处理率较低。
4、机制不健全。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影响当地环境质量,尤其危及下游饮用水安全。
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下游居民饮水安全,县政府及当地政府已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施的依据。
1、经济来源依据。
根据《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和《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规定,**镇**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计划投3资100万元,其中当地自筹及配套50万元,申请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见表1)
2、实施的技术依据
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采用小城镇化湿地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管理方便等特点。
⑵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采取我省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比较通用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即分散收集、统一处理的模式予以处理。
二、实施的目标、进度、任务
(一)实施的目标、进度。
1、目标
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全部工程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使用)后,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基本达到整洁、干净、优美的全国环境优美镇建设标准。
2、进度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灵通信息,实行周报。专项治理期间,进村社环境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各片区办公室,于每周四下午3:00前,将本部门、本片区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镇农技中心,再通过公文无纸化平台报送县农业局办公室和镇治理办(城管办)。
进村社环境专项治理行动,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正式启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