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物资设备招投标中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物资设备招投标体制、机制和程序的不断完善,物资、设备招标工作日趋规范,堵塞了许多漏洞,为强化企业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应当清醒的看到,招投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物资设备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在物资、设备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按照招标管理制度和程序的要求,大棕物资、设备招标采购之前,应对相关单位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价格、技术性能等情况进行考察后,才能确定是否参与投标。目前,有的单位由于时间紧,不能进行正常考察或考察时间仓促而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只是电话了解一下情况;有的认为是老客户,情况不用了解,致使许多应对投标单位掌握、了解的情况心中无数,(如当前同类产品、设备的价格、性能等)严重影响了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有的招标相关资料不能及时发到有关部门和评委手中,使他们无法及时了解、熟悉招标情况,到时只能是仓促上阵,不利于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2、确定投标单位存有倾向性。一是招标前,有的单位向招标主管部门明确提出,某单位是我们的老供货商,此设备的供货单位必须是某某厂家或公司,使组织招标的主管部门左右为难,在确定投标单位上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和排异性。致使许多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设备的生产厂家难以入围投标。二是主管部门确定投标单位时不合理、欠公平。有的投标单位达不到3家以上就组织招标;有的投标厂家的生产规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不在同一平台,同一档次上,找一些生产规模少、产品质量低的小厂来充数陪标;有的通知一些边远小厂来投标,也不落实是否能按时参加投标,结果出现有的边远、小厂不能按时参加招标会,只剩1-2家关系户,使竞标变成了议标。难以形成合理、公正的竞争态势。
3、招标文件不规范。有的招标文件对产品、设备的技术要求表述不明确;有的对设备品牌或配套设备品牌表述不清楚;有的配臵不清楚,有的技术参数出现失误等,使投标单位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去投标,结果是各厂家所报品牌不同,配臵不同,价格相差很大,质量相差很远,势必造成在招标会上,临时统一品牌、统一配臵,要求厂家重新报价,延误了招标时间,使招标会不紧凑、不严密。
4、询标、评标欠公正。有的单位、部门和领导对聘请的专家评委在询标、评标前,提前打招呼、搞暗示,授意让某某单位中标;有的评委业务水平不高,只凭自己的印象和关系来询标和评标,询标中,对关系户只提优点,不提缺点,对其他竞争对手只提缺点,突出关系户各方面都优于对手等等。评标中有的专家评委发表意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以此影响其他评委;有的不当场宣布评标结果,事后研究确定。使评标工作不严肃、不公正,不公平。
5、串标、陪标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参入投标单位少,只有两三家,又是同一种产品,经销人员相互熟悉,容易互相串标。还有的是同一地区的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投标,其推销员
原是同一单位的,更容易互相串标。同时,以上两种情况还容易彼此达成协议,出现陪标,大家轮流中标或暗中抬高标价,损害了企业利益,使招标流于形式。
6、泄露标底、报价问题不容忽视。采购数额大的项目招标,方方面面关注的人比较多。有的投标方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多方拉关系、找门路,总想在领导、评委和工作人员中获知标底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报价秘密。由此,打电话、利用手机发短信、离开招标会场传口信的泄密问题时有发生。不能真正体现招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认真组织考察,全面掌握情况。各单位和招投标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正式招标前对投标单位的前期考察工作,做到熟悉其资质、诚信、产品、设备质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等相关情况;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其他同类产品、设备的价格和技术性能,并进行比较鉴别,真正掌握当前市场价格;同时,要了解投标单位的产品、设备在其他单位的使用情况和质量问题。为确定投标单位,为招标过程中的询标、定标提供足够的资料和数据保证。
5、加强检查指导,完善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招投标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所属单位的招投标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规范招投标管理制度,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成效。
总之,国有企业实行物资设备招标采购,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规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