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局先进事迹材料

**区地处京津风沙源头,近年来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突出“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兼顾的原则,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

一、主要成效

(一)突出生态效益,构建风沙防护体系。自2002年实施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以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用抗病性强、速生性高的毛白杨作为主栽品种,加大农田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力度,为发展大产业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广抗旱、节水等造林技术,把质量管理延伸到营造林生产全过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和85%以上,截至2008年,总造林面积5.3万亩。此外,为提升整体工程的防护效益,减小风沙危害,自2004年全区加大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的工作力度。截至2007年底,共改造成过熟农田林网443条,401.56公里。通过有序开展林网更新试点工作,使全区林网得到科学更新,提高了农田林网对风沙的防御能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天更蓝了,水也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二)突出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初具规模。为提高三北防护林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近年来,xx区林业局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围绕丰富的三北防护林资源做文章,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林菌间作、林桑种植和林间养殖组成的林业产业链条。截至2007年底,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5万亩,桑种植面积达5000亩,林业养殖面积200亩。其中:食用菌产品累计1550万公斤,销售收入2150万元,当地农民纯收入1000余万元,亩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并解决了当地800余人的就业问题。着眼产业可持续发展,成功研制了废弃菌棒资源的再生利用系统,既净化了环境,又为农民提供了新型生活能源。桑干粉产量达50吨,桑茶6吨,桑饲料、桑茶叶远销日本,销售收入达1100万元。林间养殖实现收入350万元。当前,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模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并带动了当地

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突出社会效益,提升新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以绿致美”是这些年来xx区抓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的落脚点。借助工程的实施,全区483个行政自然村以环村林建设和村内街道绿化为抓手,彰显出显著效果。截至2007年底,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5%以上的推进村总数已达325个,占全区村庄总数的67.5%。结合全区实施的新农村改厕、改水、改电等环境综合整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成为提升新农村环境整体水平的助力,村边林荫环绕、村内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京东大地生根发芽。此外,每年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社会各界人士10万余人,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阵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收到了两个显著效果:一方面,支援了三北工程的实施进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全区人民增绿护绿的环境意识。

第二篇。林业局先进事迹市林业局近几年坚持从搞好造林绿化,美化全市生态环境,实现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组织,科学规划,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大搞城乡环境绿化,林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连续五年每年都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以上,植树600多万株,达到了人均10株以上,年均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基本上在全市范围内消灭了荒山荒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市先后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授予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单位、全国乡村林场全面质量管理奖、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八五”期间森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乡村林场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先进单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加强林业生产建设,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市林业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林业生产重点工作:

一是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了….国道….等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建设工作,统一制定了绿色通道建设标准,树种均以速生杂交杨为主,个别不适宜栽植杂交杨的山地栽植黑松和火炬树。为了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和管理质量,林业局专门组织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质量检查小组,要求质检小组全体成员专职负责栽植和管理质量检查,随时对栽植质量进行抽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确保绿色通道造林成活率,林业局组织有关人员从最基础工作抓起,制定了严格的挖穴标准、苗木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泡水关和栽植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市绿色通道栽植树木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另外,为了加强对已栽树木进行管理,林业局多次督促各有关镇、办事处及时加强绑支架、培土、浇水、除草、整树盘、修枝、粉刷石灰水、除虫等后期管理,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绿色通道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了租赁、拍卖、承包和反租倒包及由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形式,把所有树木的管护落实到人头,由专人负责,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绿色通道建设成了全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是河库滩造林。全市重点抓了……河等河库滩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两岸造林,年均植树均达到50多万株。目前,全市河库滩宜林路段全部按国家颁布标准进行了绿化,在可开发的河滩共栽植以速生杂交杨为主的各类树木300多万株。

三是退耕还林和涵养水源林建设。林业局把退耕还林与全市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本着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风景林一起上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逐步增加了全市林地面积,提高了林业经济比重。近几年,我局利用全市充足的土地资源,采用公开叫行承包,一次性出租土地等多种形式承包土地,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营造速生丰产林。同时,在全市大力推行20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每年退耕还林都达到2万多亩。

四是四旁植树及农田林网建设。我们坚持四旁植树与建设园林镇、园林村相结合、与庭院开发相结合、与义务植树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发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四旁、庭院栽植各类经济、美化树种,建设园林化村镇,使全市近三分之二的村和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80%以上的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1%以上,所有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2.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平方米以上。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全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田间路、沟、渠为基本框架,集中抓好中低产田区的农田林网建设,全市适宜林网的7150公顷农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

五是加强绿化宣传,推动义务植树全面开展。我们始终把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规定3月份为全市义务植树活动月,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公民义务植树的法定性、义务性、公益性和长期性,宣传植树造林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全市城乡村都建立了“义务植树登记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绿我家园,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提高了尽责单位的法制感和自觉性,提高了义务植树的尽责率。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四个结合,努力把全民义务植树落到了实处。即义务植树与建设园林化村镇及“四旁”绿化相结合,抓好“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的绿化;与绿色通道、城周绿化带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相结合,每年植树节前后组织义务植树人员进行造林绿化会战,并实行“包栽、包活、包成林”三包责任制;与领导干部绿化示范点、单位绿化达标工作相结合,积极创建“绿化先进单位”和“绿化达标单位”,扩大义务植树的影响面和辐射面。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925.9万株,义务植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市年参加义务植树的适龄公民均达到43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96%。其中全市行政事业和中央、省驻市企事业单位的尽责率高达100%,农村广大群众尽责率达到93%以上。

六是加强领导,实行领导绿化责任制。多年来,我们把造林绿化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亲自抓。每年植树节期间,各级领导对植树地点,绿化规划等都亲自裁定,并亲自组织检查、督促和验收。市、镇各大班子的领导,每年都带领机关干部参加绿化点的植树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都严格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市、镇、村逐级签定责任状,对造林绿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标严要求,造林高标准,一级带动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造林绿化事业发展。

二、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现代化、生态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努力建设城市精品工程,改善城市面貌,基本实现了城在园中、园中有城,人在绿中、人景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我们坚持以实现“一山二水”特色的生态化山水城市为目标,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一流做为规划目标,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立足改造道路扩绿、建设公园还绿、拆迁辟绿、拆墙透绿、整治小区建绿的造绿方针,高度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塑造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家园。其次,下大力气抓精品工程建设。建市十多年来,先后建设了群雕公园、河公园、山公园、古迹游览地及市中广场等精品工程。再次着重对主要街道实行特色绿化。为使城市绿化更具地方特色,先后建成路、路国槐一条街;路法桐一条街;路银杏一条街;路合欢一条街,实现“一条街一景观”的特色街道绿化。同时,在人行道边建立立体绿化体系,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绿化新格局。市的“山、水、文”的城市特色基本显现,“以山为轴心,以三条河流为纽带,以环城三条主干道沟通八方,市区路网纵横畅通”的生态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步入城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的灵气,呈现在眼前的一条条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街道,一片片花草繁盛的街头绿地,一个个各具绿化特色的城市花园,整个市区无一座秃山,置身市区就象在一个森林公园中漫步。现在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5.8%,人均公共绿地10.9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707.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全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和“省园林城市”。

三、强化护林防火执法力度,创造全市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我们始终把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和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上升到保护全市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狠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林业法制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每年都在全市部署和开展大规模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并组织林业系统定期举办林业执法和普及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每年都发放林业法规宣传布告20多万份。同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每年都组织林业、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乱捕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专项打击,有效地震摄了犯罪分子,维护了林区秩序,全市多年没有出现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二是封山育林工作。我们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封山育林工作,近几年又加大了封山工作力度,先后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各主要进山路口建设了100多块封山育林碑和建设了110联动网络,并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挑选了近500名护林员管护全市所有山岚,经过二十多年的封育,全市封山育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每年留苗养树近100万株,年可为全市节省造林资金近百万元,创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

三是护林防火工作。我们始终强化防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意识,狠抓了各项护林防火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严格实行护林防火“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6dgww.com查看)域自治”原则,健全了各级领导责任制度和护林防火值班制度,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加强护林防火宣传,组织建立健全护林防火队伍,配足配齐490多名专职护林员,加强进山火源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火种进山,全市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四是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我们各级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并汇总编辑成册,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建设局、林业局、公安局及有关单位组成的古树名木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市古树名木的管理,对所有上册的古树名木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并将所有古树名木挂牌,建造围栏进行保护。

第三篇。林业局先进事迹材料市林业局近几年坚持从搞好造林绿化,美化全市生态环境,实现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组织,科学规划,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大搞城乡环境绿化,林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连续五年每年都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以上,植树600多万株,达到了人均10株以上,年均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基本上在全市范围内消灭了荒山荒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市先后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授予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单位、全国乡村林场全面质量管理奖、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八五”期间森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乡村林场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先进单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加强林业生产建设,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市林业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林业生产重点工作:

一是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了….国道….等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建设工作,统一制定了绿色通道建设标准,树种均以速生杂交杨为主,个别不适宜栽植杂交杨的山地栽植黑松和火炬树。为了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和管理质量,林业局专门组织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质量检查小组,要求质检小组全体成员专职负责栽植和管理质量检查,随时对栽植质量进行抽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确保绿色通道造林成活率,林业局组织有关人员从最基础工作抓起,制定了严格的挖穴标准、苗木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泡水关和栽植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市绿色通道栽植树木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另外,为了加强对已栽树木进行管理,林业局多次督促各有关镇、办事处及时加强绑支架、培土、浇水、除草、整树盘、修枝、粉刷石灰水、除虫等后期管理,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绿色通道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了租赁、拍卖、承包和反租倒包及由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形式,把所有树木的管护落实到人头,由专人负责,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绿色通道建设成了全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是河库滩造林。全市重点抓了……河等河库滩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两岸造林,年均植树均达到50多万株。目前,全市河库滩宜林路段全部按国家颁布标准进行了绿化,在可开发的河滩共栽植以速生杂交杨为主的各类树木300多万株。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思路清晰谋发展。针对**实际,通过深入走访群众和调查研究,近年来,他先后确立了“一大主题、二大工程、三大任务”、“一路、两河、三纵、四横、五个生态村”、“一河、一渠、一网格”和建设8个生态村、2个生态镇的林业发展思路。相继组织实施了生态林业工程、生态水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和生态村庄建设等一系列的造林工程,全区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建设成效全面显现。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4亿多元,造林10万余亩600多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三园(邙山生态园、黄河生态园、黄河大观生态园)”、“四带(黄河防护林带、黄河防浪林带、贾鲁河林带、索须河林带)”、“五绿(道路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园林绿化、四荒四边绿化)”的生态美景。进入今日的**,顿觉清风扑面,生意盎然,尤如置身于“大氧吧”和“世外桃园”之中,如今当地的群众都自豪地称:森林是我家,我住森林中。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近期发布信息测算,**区生态价值达40多亿元人民币,是**市最大的财富之一。

以人为本促和谐。**同志带领林业局的同志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打造出了享誉省内外的生态**品牌。在林业发展中,他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保证足额发放林地占用补贴的同时,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解决林业发展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带领林业系统和镇、村有关同志到省内外进行考察,探索出了以(来源:http://www.6dgww.com/)绿色养殖、种植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之路。目前,该区发展林下养殖户236户,林下种植户173户,面积达1万亩以上,种养殖收入近亿元,为广大林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丰富的林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区近郊游、农家乐的蓬勃发展,沿黄群众发展了120多家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每天到**休闲、观光、度假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团体络绎不绝。2008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33亿元,并安排当地群众就业7000余人。

成绩斐然结硕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甘当**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