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探讨

摘要。随着生态建设问题的国际化及政治化,在明确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内涵基础上,提高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提高林地生产力。

关键词:林业生产;可行性;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要紧密结合林业产业自身的独特属性,揭示我国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根源,改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提高林地经营效率、合理利用林地,达到林业经营规模效率的最优产出。

1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生产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间比率,在特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下,根据不同投入要素数量对应不同生产率测度,要明确生产率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同概念,明确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是在我们要讨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资源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能够反映各种资源投入要素相互影响,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描述长期均衡状态下实际配置与有效配置,综合考虑来选取适合研究开展参考标准。把自然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加入分析模型,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分析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的原因,发现林业政策及体制对林农营林没有实现预期的激励作用,加之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文化水平,使得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没有考虑到木材生长周期,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或是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非制度因素限制了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投资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造林要成为一种正规的经济,应当加强林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要想实现规模经营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必须加快林地流转平台的建设,有意识和深刻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意义,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增大经营规模,主动配置林地生产要素,加强生产控制监督、完善轮伐期营林规划,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来增加环境正面影响。

2林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及效率

2.1配置状况

现代林业建设正在逐步全面推进,在涉及资源利用的领域分析中,根据林业产业地理分布特征和自然资源因素,分析林业生产资源要素的集约比较度,以期了解对林业生产资源要素配置现状。根据调查分析,劳动力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依然是东北林区劳动力资源占比例最高,从资本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东北林区中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本配置最高,从林业产值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南方林区的林业产值最高,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林区间不协调。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吉林省,单位劳动力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经济集约比较度可用经济密度指标衡量,基于相关统计数据从林地、劳动力和资本角度来衡量,对林地资源集约度进行计算汇总,对各省区林地经济密度差异情况分析,发现林地经济密度值呈现显著性差异化,林地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劳动力资源集约度分析,各个林区以、省区之间劳动力经济密度值也大不相同,劳动力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西南林区的劳动力经济密度增长最快;从资本资源集约度分析,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本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南方林区的资本经济密度增长最快。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01).

[4]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土地意愿经营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5]孔祥智,张小林,庞晓鹏,马九杰.陕、宁、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制约因素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