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在发展方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变,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要想促进林业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构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进而更好地指导林业建设。

1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本质含义

随着现代化林业理论逐渐与具体实践的结合,现代林业的含义为:在现代社会熟悉掌握森林演变规律的前提下,以互相了解社会经济体制与森林生态环境体系为基础,讲科学技术大力应用于日常生产及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而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体系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实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森林资源。从林业的地位、发展理念、动力及发展环境的角度来说,与以往的林业相比,现代林业发展出现很多新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以此为前提,林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属性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管理学的范围,是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林业经济学,这是一门从一般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林业经济活动规律进行阐述的学科,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基础及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进而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建设,限制了学科在促进林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目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性质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首先,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已经从林业资源配置转化为对林业经济发展及存在问题的探究。其次,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出自经济学科的相关科学,例如福利经济学。再次,近几年来,一些人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划分到应用经济学科的范围。最后,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上,主要的命题一般都属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林业的生产力,因此,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被划分为应用经济学科。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延伸

对林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于掌控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十分的重要,现代林业的建设不仅扩大了林业经济活动的范围,也促进了林业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进而深化林业经济发展的内涵,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扩大。

3.1林业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展。现代林业经济活动领域的延伸为林业经济研究创造了范围更大的空间。现代林业经济活动已经从以往的以木材为主的生产活动转变为以非木材产品为主的生产活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国际合作的趋势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创新研究视角,促进学科领域的不断延伸。除此之外,从价值形式及利益分配方式的角度来说,林业的价值形式逐渐体现在公益价值上,林业资源配置机制主要分为基于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及非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这就造成了林业利益分配方式的变化,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林业利益的分配中,应在资源分配、生态补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2林业经济研究视角的丰富。由于现代林业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丰富了林业经济研究的视角,并促进了不同学科理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的融合。现代林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已经由资源的所有者转变为林业的政府行为及社会行为。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主体范围的拓展及多元化的属性使现代林业逐渐向着系统性的方向发展,并丰富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视角,完善了经济资源的配制方式。同时,现代林业的发展促使林业经济活动的客体由林业生产资料转变为森林生态体系与林业生产活动的关系方面。林业经济活动客体的变化,要求林业经济学管理体系应融入一些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及方法,进而促进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学之间的融合。

3.3林业经济研究命题的多样化。由于林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命题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林业经济活动以往组织形式的主体主要是生产经营者,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显现出产权清晰、活动主体明确的特点。并且有很多政府机构及非政府机构也以特殊的方式参与到林业经济活动中去,促进了林业经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林业经济活动外在形式的变化,体现的是利益体系及社会林业责任体系的转变,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林业管理机制,并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延伸对学科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新领域的重视与分析,进而建立健全学科理论框架。除此之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延伸也对教学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2]。

4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何会平.浅谈山区小康林业建设与脱贫致富[j].农业与技术,2017(4):164.

[4]佚名.四川向党外人士通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和林业建设情况[j].四川统一战线,2017(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