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化问题的调研与探讨

一、绿化的历史缩影

启东成陆时间较短,从茫茫沙滩到现代绿洲,仅仅二百年左右,因此,绿化是启东人民美化家园的传统习惯。特别是解放后,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绿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号召,进入六七十年代,因大力发展粮棉生产,对于人均占有土地较少,又属平原的启东来讲,树木与粮棉作物争夺空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但植树绿化仍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只不过当时提倡,植树应选择家前屋后、什边隙地,或道路、河流两旁。六七十年代的刺槐树,八十年代的水杉树是当时最热门的植树品种,几乎遍布城乡。每年春季,各地都会掀起植树高潮,各级政府每年也为植树调拨了不少资金,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所谓年年种树,年年不见树。究其原因,一是管理部门措施不到位,光提倡种植,缺少后期养护举措。二是少数群众眼光浅短,植树的效应呈现周期较长,比不上农作物当年种植当年收获,效益来得快捷。于是各地毁林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后,许多农户都认为我的土地,种植什么我做主,纷纷把承包地上的树木挖除,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进入新世纪,由于生态环境,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树林有着“地球之肺”美名,绿化作为净化空气的重要手段,成为改善环境的首选措施之一。为此,人们不惜下血本把本来十分紧张的土地资源,划出相当部分,专门进行植树绿化,以求得净化空气的效果。

二、绿化的现实状况

xx镇全镇总耕地面积为67116亩,2017年,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给xx镇的绿化面积为1500亩,实际完成了1530亩。自2014年起,各村以流转土地的形式,从村民手中流转12000亩土地,进行了植树绿化。绿化率已达18%,如果加上村民自发的植树绿化面积,绿化比率还会上扬。由于被流转的土地专门用于绿化,农户放弃了经营权,树木与农作物争夺空间的矛盾基本消除,有利于树木的成长,再加上连片流转,绿化面积集中在一块,有利于快速造林。xx镇近江村,沿沿江公路一线,就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植了女贞、红叶石楠、红榉等树木,达到了较大面积连片绿化的效果。xx镇大陆村几个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植苗木,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作为苗木基地,为各地的绿化提供成品苗木,但客观上也起到了绿化土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样,家庭绿化也逐渐成为时尚,许多农户在新建的楼房前后进行了较高层次的绿化,甚至种植一些较为名贵的树木,美化环境、绿化家园、改善生活质量。永阳村村民宋德侠,在家前屋后建起了小花园,种植了许多观赏苗木,使农宅变得绿树成片、四季花香。总之,通过各村的流转土地,连片绿化和道路、河流两侧建设绿化带,以及农户家庭的的自发性绿化,如今,通过绿化,体现美化达到净化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为今后绿化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把绿化工作推向更高的一个层次。

三、绿化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种树是权宜之计。目前,许多村民仍有着这样的心态,即植树绿化,虽然是改善空气有益措施,但一旦大气污染得到控制,绿化也就失去作用,到时可以“退林还农”了。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即使通过我们的努力,治污工作到位,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但植树绿化仍然必须紧抓不放,因为随着人口数量的正常增长,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展,对维系人类生存的空气质量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而树木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有着吸收二氧化碳,制养氧气的功能,所谓树林是“氧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管今后空气质量如何改善,但植树绿化还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植树绿化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绿化要有中长期规划。树木从苗期到成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即所谓“十年树木”。目前,一些绿化地块种植的苗木仍在苗期,考虑树木成长的的需要,株距、行距都保持在5米左右,因此,显得十分空旷,有一种“独木难成林”的感觉。因此,在植树绿化上要有中长期规划。特别是一些成片绿化的地块,首先要确定骨干树木的品种(骨干树木的生长周期一般要长一点),然后在骨干树的间隙中种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树木。举个例子,有一块200亩的绿化地块,首先选植银杏或香樟等作为骨干树,由于银杏香樟生长周期长,预留的空间要较大,因此,在银杏树中间种植一些比如女贞等观赏树,让地块尽快全部绿化,而随着银杏树逐步成长,当银杏树与女贞树在争夺空间上有矛盾的时候,就将女贞树逐步移出(可将移出之树作为道路绿化的树木,目前,成年树移植的技术已基本完善),为银杏树腾出发展空间,当银杏树成林的时候,其他树木已移除干净。这样,这块200亩的银杏树也就真正成林了。当然,还可以考虑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果树,如桃树等,作为间作树种。

3、绿化要不断追加投入。植树后的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不断有经费的投入,费用的主要项目,一是除草。由于目前树比较稀,给杂草生长留下了空间,许多绿化地块草害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藤类杂草严重时将整棵树缠死。因此每年要进行2-3次除草。二是防虫。各种树木都有虫害,严重时会把树叶全部吃光,造成树木死亡。因此,每年至少进行2-3次喷药除虫。三是土地基本建设。干旱和涝渍都是树木的大敌,因此,田块排水沟比较畅通,泯沟给排水功能必须完备,以上三项工作的成本、人工等费用,都应该得到确保,才能尽早发挥绿化的功效。

十年树木木成林。只要我们正视当前绿化工作的现状,消除绿化工作中的误区,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绿树遍布、蓝天高旷,碧水清澈的美好情景必定能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