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队伍管理调研报告村书记队伍管理调研报告

村书记队伍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完善履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载体,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背景

(一)村书记队伍结构分析

1.年龄结构情况。全市194个村,共有194名村书记,35岁及以下的18人,仅占9.3%;36-45岁的30人,占15.4%;46-55岁的101人,占52.1%;56-60岁的39人,占20.1%;60岁以上的有6人,占3.1%。

2.任职年限情况。现任194名村书记中,任职5年以下的110人,占56.7%;任职5-10年的47人,占24.2%;任职11-20年的28人,占14.5%;任职20年以上的9人,占4.6%。

3.学历结构情况。现任194名村书记中,初中学历63人,占32.5%;高中或中专80人,占41.2%;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仅占26.3%。

4.来源结构情况。现任村书记从本村副职中选任的占较大比重,有125人,占64.4%,从致富能手或专业大户、企业负责人中选任的有24人,占12.4%。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以来,因原任村书记离职,上级党委任命村书记61人,占31.4%。

5.带富能力情况。从统计情况来看,现任村书记个人或家庭没有发展任何产业的有39人,占20.1%,以种植业为主要发展产业的有91人,占46.9%。现任村书记中,有98人领办或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占比50.5%。

(二)村书记作用发挥与存在问题

村书记既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头雁”,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有五不”:

1.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村支部书记任务较重,精准扶贫、计划生育、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都要靠村支部书记来落实,工作千头万绪,考核检查项目10余项,但是由于考核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单一,体现不了村情特色,导致考核走过场,考核结果也难以运用,长此以往导致村书记工作失去动力,疲于应付,不愿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工作成效也难以提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要建立以事为中心的考评体系。“述职评议”只是手段,推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才是目的。通过将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中心工作纳入村书记“述职评议”的内容,努力构建以事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让村书记履职有方向、有目标、有节点,推进了村级工作落实,实现抓党建、抓发展“两不误、两促进”,推动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要建立重在日常的考评机制。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常规的年终考核不利于推进工作高效落实,要建立一套“述职评议”的日常考核机制,使村干部职责更明确、要求更严格、管理更规范、奖惩更科学,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四是要重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述职评议”以乡镇为主体组织开展,促使乡镇真正把村作为二级单位来管理,增强了乡镇党委对村书记日常工作的掌控,便于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推进落实,发挥了统筹全镇、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实行乡镇驻村领导与村书记同奖同惩,也进一步压实了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责任,凝聚了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