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探索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成因等方面,分析对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2、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消费者的信息不完全,无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随着仿冒技术的不断提高,假冒商品与正品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正品与假冒商品越来越难以辨别.由于技术的限制、厂商的疏忽,厂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够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传力度不够,这样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消费者信赖的部门不负责任,做虚假认证等,消费者因为对此机构信赖而疏忽了对其认证的商品的辨别.如原有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等都成了劣质商品的掩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虚拟的商店中,销售者与购买者往往是相隔在很远的地区,消费者不能看到真实的产品,不能了解销售者的信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庞大的网路销售中第二,由于消费者对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一些奢侈品价格高昂,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然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但由于虚荣心,而去买一些仿冒品第三,对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很小或没有差别,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贪图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还是去购买.

3、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生产厂商的惩罚太低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问题.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等问题,使政府的功能丧失,假冒伪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考虑,决心很大,出台了很多打假的措施与法规.但是,地方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有损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热情不高,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尽管对假冒伪劣厂商有一定的处罚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弥补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偿失,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伪劣商品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不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则,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导致了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治理假冒伪劣商品,就要从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远,追求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要做充分的思想认识工作,从理念上树立打假的积极性和必然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廖海敏.试论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综合治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4]康乐,石宏长.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分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5]胡盛楠.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