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柳城县农村基层党建示范(达标)县

柳城县农村基层党建示范(达标)县

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纳入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出“xx共建、xx同治”的总思路,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五大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制定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x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也制定了本区域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二是制定标准体系。出台了x市《“xx共建、xx同治”建设内容和整治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标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管理办法(试行)》《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星级划分与评价(试行)》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指导手册》等,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二)“五大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出台了每改一座市级奖补x元的鼓励政策,成立了市级技术专家组,培训了各级业务骨干,探索了适合我市的改厕模式,加强了改厕质量监督管理。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万座,占总目标x万座的x%,进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持续推进拆违治乱。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打响春节、春季、夏季、秋冬战役,全市x个乡镇、x个行政村持续推进“一拆三清一改”工作。共拆除违建、废弃建筑、残垣断壁等x万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x万吨,清理村内河道沟渠x万吨,清理农业废弃物x万吨,清理张贴宣传标语x万条;村庄道路、环村等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建设绿色生态村庄x个,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展了评选活动,市财政拿出x万元,对评选出的x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每个村予以x万元奖补。通过活动,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三是加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x座,在建x座。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x处,整治率x%。x个乡镇x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四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x年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厂x个,已完成x个;x项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项目,完成x项;完成建设x个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任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x%。五是加强卫生乡村建设。已向省爱卫办申报省卫生乡村x个(其中省卫生乡镇x个、省卫生村x个,省卫生示范乡镇x个,省卫生示范村x个)。

“五大专项”行动之外,各县(市、区)在改水、改暖、改气、采煤沉陷区治理、多村联建等工作也亮点频现。如:高平市采取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延伸等模式,建成区集中供热覆盖率x%,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x%;农村供气率达x%;实施x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

(三)整治成效正在显现一是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些“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整治,乡村的环境变美了。一些村庄的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二是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拆违治乱方面,x古城、x镇为“大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x路城区段、x路x段为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提供了样板;垃圾治理方面,x村、x村等分类处置模式走在全市前列;污水治理方面,x一些乡镇采取的污水、厕所协同治理模式值得借鉴;厕所革命方面,x乡、x镇因村施策,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改厕,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三是打造了一批先进村、精品线和示范片。比如:x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x“迎白公路”沿线、“x风景道”x段、x“公园”片区等。四是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包括党建引领、民主决策、扶持资金项目化管理和竞争性分配、加强日常督查考核评比等。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高起点谋划。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大会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对整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书记x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要探索出“x”经验,一定要走在全省前列。市长刘锋要求:在整治中要做到“七个有”:有规划、有项目、有重点、有竞争、有标准、有效果、有动力。同时,按照“x共建、x同治”的总思路,下大力气打一场漂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二)高规格推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全市上下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镇“三农”工作专项考核,作为乡镇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了乡镇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高规格强力推进。召开高规格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部署。x年x月上旬,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x个整治项目进行集中观摩点评,共同检视整治成效。x多次召开会议,审议有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对推进整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标准建设。按照“xx共建、xx同治”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改规、改暖、改气、改网、改制“十项专项治理”行动。起草了《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与管理办法》和《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村星级划分与评价》,拟在全市开展星级村评定,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创新模式,注重发展活力。破解整治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两大难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整治资本投入模式,一是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二是统筹整合有关资金,集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例如通过农村“四块地”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确保政策红利有效释放、真金白银尽快落袋,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利用好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支持政策,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贷款融资

(四)加强融合,凝聚治理合力。把专项整治工作同农林文旅康、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密切协作配合,凝聚多方合力,切实做出成效。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五)健全机制,形成长久之力。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常抓不懈,持续用力。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组织、村民和社会公众多方参与成本多方分担的运营机制,基本建立“五有”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二是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同时依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加强监管,持续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推进考评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完善调度、督查、考核、问责四个机制,实行月晒、季评、年考,压实责任,分级奖惩,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