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历来重道义、勇担当,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为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奉献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新的丰功伟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国家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而且形成了包括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五路大军。这既是产生世界级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更是我们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为宝贵的智慧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发挥广大知识分子无穷的创造力,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艰巨任务。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带头,切实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切实把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一点一滴地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广大知识分子要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饱满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伟大实践中。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哲学社科领域,都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与党和政府一道妥善应对、合力攻坚。

两会过后,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汇集更加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与此同时,要更加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好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以新的知识积累、更强的创新意识,凝聚起更加强大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篇二】

在国内“疫情”稍有和缓,常态化防控的当下,为进一步稳定国内发展态势,2020年5月21日和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5月27日和28日,全国两会相继闭幕,至此延迟了两个多月的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本轮“两会”议程进行中涌现出不少获得群众呼声的议题,也出现了一些引发民众讨论的议题,引发了我不少关于“两会”的思考。在交通、网络便利的当下,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等诸多方式为自己发声,那“两会”还有哪些意义。治安之言体现百姓诉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总书记在2013年考察海南时曾说过,要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去办事,绝不能糊里糊涂办群众不满意、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由代表代表人民,由代表代表人民发声,“百花齐放”体现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民诉求,在百姓的意愿上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传民声、递良策,就是“两会”的一个重要使命。洞中肯綮揭露社会问题。“两会”是一次代表们集中履职尽责,践行为民“代表”职责的机会,更是释放我国下一阶段发展导向和政治信号的平台。在“两会”期间许多提案更重要的使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去合理的解决。让潜伏的社会问题暴露在大多数人面前,问计于民,并“择其善者而从之”,于点滴细节处,让群众感受到政府听取意见的虚心和改进工作的决心,形成民众诉求与政府行动之间的良好互动性局面。凝心聚力共谋解困之道。每年的“两会”总是在春天召开,2020年的特殊之年将这个与春天同步的会议推迟到了夏天。历经数代人的伟大复兴之路、奋战7年的脱贫攻坚战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冲击,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两会”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我国全面小康和新冠疫情的决心,更是党和政府践行为民初心的一次重要宣誓。

【篇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全国两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两会肩负着谋划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使命。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推迟召开全国两会,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理念,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从“纸上”到“手上”,要取好“源头活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抓好落实,首先是要重视调查研究。上级的工作部署往往着眼宏观全局,但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如果仅仅满足于做“收发室”,当“二传手”,一味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贯彻举措“上下一般粗”,是抓不好落实的。只有深入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瞄准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在具体和深入上动脑筋、下功夫、使力气,在想大事、做大事、成大事上见实效,因地制宜,搞好结合,把各项宏观决策具体化,让落实办法不再“水土不服”。

从“纸上”到“手上”,要善于“破解难题”。千条万条、落不到实处都是“白条”。落实的实质就在于解决问题,要想把落实真正“抓在手上”,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工作就是落实了。若是面对挑战缩手缩脚、躲躲闪闪,遇到难题绕道走躲着走低头走,问题永远是问题,“落实”就会沦为“落空”。要始终保持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咬住问题不松手不甩手不缩手,发扬“钉钉子”的作风,一项一项地督促,一件一件地解决,一步一个脚印狠抓落实,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升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守住抓落实的“硬杠杠”,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闭门造车、不纸上谈兵,才能真正把工作抓在手,赢得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