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至上的心得5篇
【篇一】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上,在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牢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常问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要随时随刻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切群众疾苦,真心对群众负责。人民群众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力量源泉,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万古长青。
【篇二】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通各项政策,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是在国家应急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结果,这是典型的中国力量凝结的中国经验,各级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党员群众在防控中的各类好经验,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推广之处,从中探索形成政策性的长效机制,可更好地服务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形势所需。
研究表明,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提出,源于人们对决定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是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职责所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时,要充分考虑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经过充分论证才能制定具体政策。对可能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重大项目评估,仅仅是环保部门参与其中还不够,必须整合工商、质检、安监、环保、卫生等各类行政资源,切实将顶层设计完善好,将具体措施细化好,将各类资源整合好,将对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要在各部门各行业间加强沟通和协作,真正在做决策上项目时,充分顾及群众健康,要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健身场所与器材,加强健康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环境。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民心所向。
只有当全社会的各方面激发出来,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要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最终实现。当前,老百姓能够自己培养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良好生活习惯,但却无法避免在运动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也难以规避饮食中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等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环保和工业部门下大力气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抓好全流程食品安全、疫苗安全,卫生健康部门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切实融入政策,以全民健康共奔全面小康。
【篇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又和生命至上息息相连。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云阻隔,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迁。这次,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这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不同结果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制度获得感尤为强烈、笃定。
人民至上,从来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当展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人民至上,表现在无数“逆行者”对生死的无畏,在生死之间“摆渡”,在没有硝烟战场的冲锋之上。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人民至上表现在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群众的“不抛弃、不放弃”上,务必实现“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务必实现年内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口,人民至上表现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坦坦荡荡,表现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私无畏,表现在义与利、得与失、个人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人民至上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党的人民至上,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的思想、行动和为民实践之中,要奋力写就党员人民至上的人生画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至上首先应体现在忠诚上,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决不两面三刀。一名党员,没有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会在利益面前动摇心志,导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虏;就会在得失面前踌躇不前,导致“不敢为”“不愿为”;就会在成败面前患得患失,导致延宕拖沓、贻误战机。其次,人民至上体现在把工作当事业上。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都是靠双脚走出来,靠双手干出来,靠汗水浇灌出来,靠无数心血和“右玉精神”般的坚持中培育出来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岗位目标是可控的,相对固定的,我们要将人民至上落实到勠力奋斗、立足本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专注之上。第三,人民至上体现在对人民的深情上,体现在浓郁的家国情怀之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工作用心用力还要动情有爱,坚决走好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第四,人民至上表现在发扬“蒙古马精神”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只要走得是光明大道,就要排除万难,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要像“百岔的铁蹄马”一样,始终保持昂扬不屈的奔跑之姿,跑出一个“不负人民”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