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汉市委公选局级通知

关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

(武文〔2010〕37

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决定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市管副局级和区管处级领导干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开选拔的指导思想

公开选拔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公开选拔的职位和数量

公开选拔的领导职位共109个,人数109名。其中,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13个,人数13名;区管处级领导职位96个,人数96名(由各区另行公布)。公开选拔的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具体如下:

1、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名;

2、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1名;

3、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1名;

4、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1名;

5、市卫生局副局长1名;

6、市体育局副局长1名;

7、市司法局副局长1名;

8、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1名;

9、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总工程师1名;

10、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总工程师1名;

11、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1名;

12、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1名;

13、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1名

三、公开选拔的范围与对象

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对象为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等单位中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

四、公开选拔的条件与资格

(一)报考条件

报考人员必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的6项基本条件。

(二)报考资格

1、现任正处级领导职务且任正处级职务满3年。报考市体育局副局长、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职位,放宽至现任正处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1年,或现任副处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4年以上,任正副处级职务时间可合并计算。

2、年龄不超过50周岁。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职位,年龄不超过34周岁。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市卫生局副局长、市科技局副局长和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职位,要求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4、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

5、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6、身体健康

7、符合所报职位要求的具体资格条件

(三)职位具体要求

1、报考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职位,应为中共正式党员,具有党务相关工作经历

2、报考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职位,应为中共正式党员

3、报考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职位,应为财政金融类相关专业毕业

4、报考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职位,应为女干部,理工类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科技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经历

5、报考市卫生局副局长职位,应为医疗卫生类专业毕业,且具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工作经历

6、报考市体育局副局长职位,应为女干部,体育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相关工作经历

7、报考市司法局副局长职位,应为法律相关专业毕业

8、报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职位,应为理工类专业毕业或者具有标准、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监管等相关工作经历

9、报考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总工程师职位,应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具有计算机管理相关工作经历

10、报考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总工程师职位,应为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和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具有城市综合管理相关工作经历

11、报考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职位,应为中共正式党员

12、报考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职位,应具有归侨、侨眷身份

13、报考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职位,应为农学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具有农业科技管理等相关工作经历。以上所有职位的报考资格条件和具体要求中,关于任职年限和年龄计算时间,均截止到2010年9月1日。

五、公开选拔的方法与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召开全市公开选拔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发布公开选拔公告,向社会公布公开选拔的职位职数、报名资格条件、选拔程序和方法、报名时间和地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以各区,市直各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市级群团机关为单位,在发动组织本区、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向市委推荐符合选拔条件的人选。各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初审,汇总后报市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统一发给准考证,准予参加考试。

报考人员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从事的工作性质及个人意愿填报职位。每人限报1个职位。公开选拔职位报考人员经审查合格的人数不足10人的,该职位取消。

(三)统一考试。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分为笔试、面试。其中,笔试分类命题,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面试分职位、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范围以中组部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为准。面试人员根据笔试成绩,按每个职位1:8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面试成绩采取百分制,按照结构化面试成绩占60%、无领导小组讨论成绩占40%的比例加权计算。

考察对象根据综合成绩,按每个职位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综合成绩采取百分制,按照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比例加权计算。

(四)公示和组织考察。在公布考察对象时,即按公示的有关要求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对确定的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考察对象,由市委派出考察组进行考察。考察前在考察对象所在区或单位发布考察预告,考察过程中实行“两项公示”,即将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工作实绩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调查核实。

(五)讨论决定。市管副局级领导职位,根据考察情况,按照每个职位1:2的比例提出选任意见,提交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

(六)公布结果。在有关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布公开选拔结果。

公开选拔的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均实行一年的任职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称职的,正式任职,任职时间从试用期开始连续计算;考核不称职的,原则上回原单位或按原职级另行安排适当工作。

六、公开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

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在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市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卢国祥任主任,市委组织部其他部领导,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党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1名负责人和各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副主任。市委组织部负责公开选拔的具体工作。

为加强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市纪委、市监察局选派干部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同时,聘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干部监督工作督察员进行监督。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各区委在认真配合做好市一级公开选拔工作的同时,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做好本区公开选拔工作,确保全市公开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共武汉市委

2010年9月6日

第二篇: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干部教育培养工作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我市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脱产培训。办好市委党校主体班,加大领导干部的轮训力度。举办4期市管干部进修班、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调训市管干部和处级干部220人左右。加强对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引导党校围绕党员干部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建立高质量的科学发展观课程体系,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1

展的能力。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指导各区、各单位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脱产培训、在职自学等有效形式,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达到新高度。

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按照中央和省委加强基层干部培训的有关要求,着眼于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落实到基层,会同市委农办等相关单位举办涉农乡镇党政“一把手”专题培训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十个一批人才工程”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4、办好国内高校培训班,加大后备干部培训力度。在国内高校举办公共危机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社区建设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工作创新等4个专题研究班,调训市管干部和处级干部140人左右,按照相关性原则实行分类办班,培训有关单位和领域的优秀中青干部,优先调训市管干部和市管后备干部。

5、办好境外培训班,加大高素质领导干部培训力度。分别在美国、新加坡、香港举办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建设、财税金融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4个专题研究班,调训市管干部和处级干部80人左右。境外培训干部按照培训专题和“十个一批人才工程”干部

选拔办法,由相关干部处室差额提出参训人选。

6、深入推进自主选学,满足干部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广泛了解干部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专题,优选授课师资,举办16期菜单式讲座和4期干部教育“名家论坛”,更好地满足干部自主选学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7、实施项目管理,试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将培训项目招标制列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制定干部培训项目招标相关操作细则,鼓励培训机构之间开展适度有序竞争,对国内高校培训项目全面试行招标制,择优选定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效益。

8、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干部教育培养工作链。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继续完善干部教育培养工作链建设,在重点环节和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完善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管理有机结合的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教育培训工作服务科学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成长的功能。

9、建立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制定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制度,组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和预测,科学研究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加强部内处室协作,整合组织资源,实现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全面优化,推进训用有机结合。

10、合理设置培训班次,增强培训的科学性。把加强培训班次设置管理作为加强培训效益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班次设置实现

“三个转变”。由按级别设置为主向按类别设置为主转变,实行分类培训;由综合性培训为主向专题培训为主转变,及时举办特色专题培训班;由中长期学制为主向中短期学制为主转变,合理调整学制,市委组织部举办的脱产培训班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11、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完善“双带”培训模式,在党校主体班中推行能力教学案例化、素质教学过程化、市情教学现场化等“三化”教学法;在高校培训班中,按照培训项目精品化、培训内容专题化、培训专题系列化的“三化”原则,开展教学组织工作;在境外培训班中,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岗位实习各占三分之一)的培训方式,加强体验式、实践式培训。

四、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手段,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

12、加强干部学风建设。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制定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和百分制考核指标体系,在市委党校主体班中试行百分制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参训干部的考核,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建立办班申报审查制度。加强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市直各单位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举办干部培训班次的申报审查制度,避免交叉培训、重复调训和培训的随意性。同时,充分调动各区、各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市委组织部由办培训向管培训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具

体事务向管方向、管政策转变。

14、完善干部培训学分制。及时调整完善干部培训学分制计分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对干部培训的量化管理和考核。

五、以能力素质建设为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建设

1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采取专题研讨、相互交流、参观考察等方式,适时举办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和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专题培训班,学习研讨组工业务知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6、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加强市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党校系统优秀教师师资库,采取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党校专职骨干教师,进一步开发、整合、优化党校兼职师资资源。

17、加强处室自身建设。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处室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

第三篇: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函授学院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函授学院

06秋经管专业大专班

《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教学具体安排

一、教学目的。邓小平理论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邓小平理论是干部教育必开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明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把握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安排。安排5个单元教学,每单元4学时,共计20学时。

三、教材:《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修订本)吴雄丞主编

第一单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教学重点: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二阶段)教材;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构成;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四、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2、怎样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作业:

1、简述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单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教材第

二、三章教学重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开拓全新事业的必然要求;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源与释义;

3、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功绩;

二、走自己的道路

1、走自己的道路的涵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十)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机关房产管理规定通知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2004年8月24日印(共印90份)6